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12月門診異動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2006-05-29 19:10    精神用藥年花133億
憂鬱台灣 1天得吞21萬顆安眠藥
 
【陳柏因╱台北報導】中央健保局昨天公布二○○四年十大用藥排行榜,結果心血管疾病用藥仍然高居第一名;另外,精神科用藥也花了一百三十三億元,排名第三,可見台灣人有夠鬱卒,其中光是最常用的安眠藥就有八點三億元,且平均一天就吞下二十一萬顆健保安眠藥才能入睡。
健保排名
健保局表示,屬於精神科用藥的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給付金額由前年的一百一十四億元成長到一百三十三億元,成長幅度達一成六,其中以最常用的使蒂諾斯類的安眠藥一年給付達八點三億元最多,每顆賣十一元,一天就有二十一萬顆被國人吞下肚;而百憂解類的抗憂鬱劑,一年給付總金額達二點三億元,以一顆十八元計算,一天消耗量也達三萬顆。
 
藥費一年花940億元
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昨表示,估計國內符合抗憂鬱藥適應症的病患應有百分之十以上的盛行率,且根據國外的研究,凡是工業化程度愈高的國家,失眠、憂鬱症盛行率都較高,而東方民族多強調打拼、且工時長,也是可能的不利原因,但實際數字仍待研究。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喬琪則表示,國內非精神科醫師也能開立安眠藥或是抗憂鬱藥,許多病患可能未確診而濫用安眠藥。
健保局曾分析,精神科用藥成長快速,主要原因是病患人數增加,其次才是用藥劑量加重、新藥價高等因素導致。另外,據藥廠統計,國內抗憂鬱藥物年銷售金額平均成長率約百分之五,光是去年抗憂鬱藥物就花費近二十億元,比四年前多五億元。
另外,根據健保局統計,二○○四年藥品給付金額共花掉九百四十億元,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八,高於健保總額每年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的成長率,藥界從健保獲得的給付遠比醫界有利。
 
癌症藥成長二成一
其中,心血管用藥一年用掉二百一十億元排行第一,等於每一百元的健保支出,就有五元買心血管藥。而前十大類藥物中,以癌症用藥成長率達二成一最高,這與癌症人數增多、引進新藥等有關。
  ....more
2006-05-29 19:09    慢性病領備藥 春節前增3成
醫籲勿停藥 有不適應速就醫
 
【甯瑋瑜╱台北報導】不少慢性病患趕在農曆年前最後一周到醫院「辦年貨」,各醫療院所門診備藥民眾增加2到3成。醫師提醒慢性病患,過年用藥不能放假,年假期間除應維持正常作息、勿暴飲暴食外,病情若出狀況,也不要忌諱「帶晦氣」,必要時仍應掛急診。
輕忽不得
近日來各醫療院所浮現領藥潮,各院評估,心血管疾病、氣喘兒、精神病患等病號最多。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說,許多家長要帶氣喘兒返鄉、出遠門,門診中也花較長的時間討論長假所需藥量與注意事項。
氣喘兒備兩藥一計
黃璟隆說,氣喘兒一定要備有「兩藥一計」,即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與救急用的口服類固醇,並早晚以「尖峰呼氣流速器」評估肺功能。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提醒,若要遠行或到親戚家住,氣喘兒應帶著自己的防蟎被,或請親戚先把被子拿去曬,以免居住當晚就因吸入大量塵蟎而氣喘發作。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說,每年農曆年都有不少心血管患者因停藥而使疾病復發。有的是藥量不足、有的過年打牌致生活作息改變忘了吃、還有人認為過年吃藥「觸霉頭」,不但停藥、出現症狀還堅持不就醫;加上過年天冷,血管收縮,使血壓偏高,病患易出現頭痛、心臟悶痛症狀,無法過個好年。
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昨說︰「容易睡不好、憂鬱症、慢性精神疾病及容易煩躁者,都應在年前回診拿藥。」高雄義守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林立人說,平時有慢性消化性潰瘍者也應備藥,以免過年大魚大肉,引發消化道出血。
飲食避免過鹹過油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亦仁提醒民眾,負責年菜與過年零嘴的家人,應該避免過鹹、過油,以免增加心血管患者的負荷。醫師呼籲,過年期間若出現不適,勿諱疾忌醫,除夕到初二,一般醫院仍開放急診,初三、初四後多數醫院都恢復門診,病情有變化,仍應就醫。
  ....more
2006-05-29 19:08    對抗SARS,養成三好運動
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 楊聰財
最近很多民眾向我詢問:「醫師,要怎樣做才不會得SARS?」身為精神科專科醫師、以及公共衛生醫學博士的訓練背景,謹以「建立三級(預防)觀念、養成三好運動」的處方提供給所有我關心的全國民眾,對抗這無所不在、又兇又猛的新病毒。
第一級預防:養身保健,促進健康
三好運動
請各位養成「睡的好、吃的好、排(洩)的好。」的習慣,因為這些是任何人保持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基礎。很簡單吧-------但它們真的很「保命」!
導正第一迷思: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如果將時間倒帶半個月,大家應猶記得政府原本要標榜「三零」的國際金氏記錄,直到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集體感染,全民的心理就像堤防潰決---破了功。
大家要知道,歷史上最難打的敵人便是「疾病」。百年前鼠疫由中國廣東發生首例、之後藉由香港絡繹不絕的輪船將疾病源散播到全世界,造成千萬人死亡;百年後的二十一世紀,當我們氣憤因為中國官僚體系、「官我要當、病隨你得」的顢頇手段,讓歷史重演、造成如此全球的重大災難時,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醫療體系、以及全國百姓,更應戒慎,「對防役要小心、對治癒有信心」---做最壞的打算,如此才能做最好的準備。
導正第二迷思:戴口罩是助人不是冷漠、勤洗手不是強迫症
見到最近許多媒體大肆報導「戴口罩使人距離疏遠------」,我必須挑戰與顛覆如此的想法:當SARS以飛沫為主要傳染方式、使人得病之際,戴口罩是一種有道德的行為、是助己助人的善良行為。當然,如果你要在口罩上加點「祝大家健康」的字眼,那會在緊張無奈的防毒之際,送上一點溫馨與幽默!
另外,也有報導「勤洗手會得強迫症」的似是而非字眼,我也必須提醒:請向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看齊,他在電視螢光幕前清楚展現洗手心、手背、指間、指甲縫的標準動作。「清潔是最好的政策,Hygiene is the best policy」,這和臨床的強迫症是大不相同的------因為我會很擔心有人會下如此錯誤的結論:我不要得強迫症,所以我不要常洗手!
第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以上所提的「三好運動」如果績效不佳,超過一星期不盡理想,便應儘速尋求醫療專業、接受診治。
導正第三迷思:應少探病、但要看病
對於眾多罹患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衰竭,心臟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個案,因為會抱著「不要去醫院、以免得SARS」的心態,使得自己的身心狀態處於不佳的虛弱狀態,反而是SARS更易侵犯對象。
要知道,切實執行正確洗手、戴口罩、量體溫、保持適當距離是現在位於第一線照顧SARS病患的眾多醫療人員可以不得病的最好方法---我們都不是無敵鐵金剛,醫療人員可以不得病,你也可以!
社會型「急性壓力反應」
純以精神醫學角度來看,我並不同意「社會大眾得了恐慌症------」如此的字眼。因為「恐慌症」有其清楚的定義與標準。
當現況環境、日常生活中,自己或週遭親友面臨會危及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危的狀況時,極易會發生一般的「急性壓力反應」:包括每當看到與SARS相關的報導便加重緊張焦慮;搭公車、捷運、或電梯時,聽到別人咳嗽便會嚇的出現「我完蛋了」念頭(絕對比聞到臭屁時的反應還激烈);最後乾脆不看電視報紙,以求清靜!程度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甚至也出現嚴重的失眠、憂鬱、或精神解離恍惚時才能視為「急性壓力疾病」。
真的生病了請趕快看醫生,最新的新聞與資訊也一定要掌握;至於面對壓力反應,最大的問題來源應是大家對如何可以確實有效防治SARS充滿無知的恐懼!在此謹請政府單位、傳染病學專家、以及媒體共同合作,定期、廣泛的讓大眾清楚明白如何配合、有效的對抗SARS,因為這是一場不分身份、性別的全民戰爭!
第三級預防:避免敗壞、擴散
轉換想法看隔離調整心情放個假
最近常收到新加坡、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病患和家屬、以及被隔離者的心情轉換故事,真是令人感動又莞爾!例如說「居家是比年假還長的放假期,正好讓自己的身心放個假------」、「難得增進親子互動時間------」,一樣動作卻是兩樣情!但這正是讓一個人身心安頓、積極以對的健康態度啊!
宗教領袖透過媒體舉行祈福會
筆者在國外唸書時,注意到美國當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時【例如奧克拉和瑪州立大樓爆炸事件、許多大型颱風事件】,宗教領袖會舉辦祈禱會帶領大家為罹難者以及倖存者祈福;這在心理學上具有兩個正面意義:
一來讓社會大眾的愛心有合適的表達管道,
二來也可讓大家有一個獲得心靈支持、抒解情緒,以達「療傷止痛」的目的。筆者建議國內的宗教領袖以及團體,也可以透過媒體播放方式舉行類似活動。
互相打氣、不是互相漏氣。
作戰時期,最重要的便是上下一心,大家將心比心!最近三不五時看到或聽到不同立場、身分的人員相互謾罵批評,真是令我難過---我們都在這個島上、搭著同一條船,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全民戰爭,懇請大家「把口罩戴緊一點」、真正做到「拼汗水、不要拼口水」!
 
結語:第五天快來了
記得「魔戒」第二集電影中,惡魔大軍攻城勢如破竹,白袍法師到第五天破曉、白光普照大地之時,率領正義之師、終敗邪靈。我們現況應該還在這五日之內---但殺毒的陽光很快便將到來!除了醫界的努力,還需大家的支持、配合、愛心、與信心!
  ....more
2006-05-29 19:07    遇事應求援 勿扼殺孩子生命
專家意見
針對父母攜子女自殺的悲劇頻傳,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說,父母帶著子女自殺,通常是擔心孩子無人照顧,是一種「慈悲性的自殺 」,且東方人受「輪迴說」影響,以為將孩子帶到另一個世界還能夠照顧,但這是不值得鼓勵的行為,孩子有生存的權利,家長不能因一己之私而扼殺孩子的生命。
透過諮詢解決問題
楊聰財認為,大人們遇到外在壓力,時常處於憂鬱、無力感的狀態,容易困在灰暗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此時可透過諮詢管道,如張老師及各縣市心理衛生中心尋求協助,因為「防治自殺、人人有責」,政府也應正視民眾遭遇的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親子情緒管理專家吳娟瑜表示,許多父母多抱持「家醜不外揚」觀念,只要遭逢家變,都難以啟齒;現在有許多社福機構提供諮詢和協助,國人要養成求助習慣,主動向政府、民間社福機構求援,「任何事都有方法解決」。
吳娟瑜提醒所有父母,每個生命都必須被尊重,不應擅自決定孩子的人生,剝奪他們的生存權。
 
記者徐筱嵐、陳明中
  ....more
2006-05-29 19:06    須小心哀慟反應
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表示,失去摯愛後產生的情緒反應,在臨床上稱為「哀慟反應」,尤其是突發性的死亡衝擊,常會併發重度憂鬱,會不斷自責、有明顯的罪惡感,可能發生失眠、食不下嚥、逃避社交等狀況,應多給當事人關懷陪伴、鼓勵,更積極的話,可使他轉化想法,為死者傳達生前正面的精神意念,譬如成立基金會,為往生者遺愛人間,觀察期應在事發後一至三個月間,不可忽視喪禮結束後的恢復期,當事人生活失焦後,更易引起負面情緒困擾。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