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九月份 門診時間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2006-04-25 17:09    亂吃安眠藥 半夜活見鬼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國內失眠族慣用安眠藥協助入眠,但半夜醒來見到窗邊鬼影飄飄,其實可能是安眠藥副作用﹗精神科醫師陸續接獲二十多名年輕女性因為「分食」或是自行到藥房購買安眠藥服用,引發幻覺、見鬼等異常後遺症。醫師表示,安眠藥一定要經過醫師處方服用,減少體質性因素引發藥物特殊副作用。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有一名二十多歲的空姐,經常要飛到世界各地,因時差關係造成睡眠障礙,有次在國外睡不著,跟同事要了幾顆安眠藥來吃,睡到半夜醒來卻發現窗戶旁有個像人頭的鬼影,剛開始以為是飯店不乾淨,沒想到回國在家睡覺也發生同樣的問題,嚇得她趕緊到精神科求診。
 
 還有名三十歲的女作業員,從事三班制輪班工作造成失眠,因為不敢去看醫生,自己到藥房買安眠藥來吃,剛開始吃一顆還是睡不著,後來又一次吞了三顆,沒多久就看到牆壁出現扭曲,以為是地震來了,穿著內衣就往屋外跑。
 
 楊聰財分析發現,這類後遺症來求助的患者多半是一些年輕、纖細、食慾差的女性,進一步抽血顯示,她們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偏低。推測由於安眠藥進入人體後,一般需要與蛋白質結合,然後才釋放;而這些瘦女生蛋白質相對不足,以致以活性狀態存在的藥物成分較高,導致在特定時段對大腦造成刺激。患者臨床幻覺的成因,目前雖然還沒有大型醫學研究報告證實,不過發生原因可能跟藥物對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造成腦內分泌失調有關。
 
 楊聰財說,這些患者多半是與親友分食安眠藥,或不敢找醫師拿藥,自己到藥房購買,結果出現後遺症。部分患者其實可能合併有憂鬱症等其他疾病,呼籲還是應該就醫,由醫師處方﹔至於服藥後有特殊後遺症者,醫師可以開立其他藥物﹔如果還是無效,建議適度補充足夠營養。
 
用藥安全 不可不知
 
 根據衛生署藥政處統計,台灣失眠人口約兩百萬人,估計每一千人每天服用九點一顆安眠藥,換算下來,台灣每年安眠藥用量約為六千五百七十萬顆。業者表示,台灣人失眠患者用藥比例還算低。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估計,美國將近有七千萬人受失眠之苦﹔換算下來一年的安眠藥可能用掉超過二十億顆。
 
 市面上的安眠藥可大略分成兩大類,除了新一代苯二氮平類藥物之外,舊型的苯二氮平藥物也有不少產品,兩者價差非常大,國產舊藥有些便宜到不到兩毛錢,原廠新一代藥物健保價卻可能要價十一元。
 
 不過,因為舊藥有容易成癮的問題,有些「吃重鹹」的病患,一天甚至可以吃下數十顆,臨床用藥差異性極大。 ....more
2006-04-25 17:07    歹年冬~白領階級也鬱卒 壓力症候群門診量倍增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年關近,景氣差,失業潮也襲向白領階級,有人精神緊張到天天拉肚子,也有人經常做夢夢到被錢砸死,據精神科醫師統計,這波不景氣的影響,讓精神科壓力症候群的患者至少增加二至三成,其中不乏中高薪的白領階級,甚至是老闆、董事長級的病人。
 
 政治動盪、經濟不景氣、倒會事件頻傳、股票族紛紛住進「套房」,失業潮加上擔心被減薪、裁員的壓力,讓現代人普遍出現焦慮、憂慮、睡不著覺等典型的壓力症候群,而過去精神科門診就診病人,較多是藍領或社經地位較低者,但近幾個月來,白領階級者也紛紛到精神科報到。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文榮光指出,整個台灣社會這種變動,讓越來越多人求助於精神醫療,根據他的觀察,這類因壓力症候群前來求診的病人,有明顯增加現象,門診量比過去增加了約二至三成。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江漢光也指出,最近他的病人中,穿著筆挺西裝、打著出色領帶的「長」字級人物愈來愈多,還有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透過關係拜託醫師另闢診間幫他看診,還要祕書代為拿藥。
 
 精神科醫師也發現,這種壓力症候群的效應也在辦公室裡發酵,許多「同事」現在成為「病友」,相偕去看精神科,甚至在辦公室分享抗憂鬱藥品,每個人天天都喊失眠。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建議,白領階級面對經濟幽谷時,應設法提高自己的適應力,盡量正面思考,至於最常見的失眠症狀,適當用藥助益很大,要勇於求醫用藥。
 
 文榮光指出,這些壓力症候群患者除了外在環境改善之外,自己也應該尋求自我調適,藉助於各類求助管道,或者讓自己的身心有良好的因應之道,千萬不可以放任不去管,這樣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文榮光強調,透過心理治療或是壓力調適團體,都可以讓自己找出壓力來源,進而去解決、降低,根據臨床上的經驗,這些治療方式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民眾不妨多去尋求這方面的資訊,或是醫療院所開辦的壓力調適班,讓自己的壓力可以有紓解管道。
 
 而由精神科醫學界籌備的「台灣心理治療學會」昨天召開籌備會議,希望藉由該學會的成立,改善目前國內心理治療師的服務供不應求,且品質參差不齊的現況,讓更多受心理障礙(精神障礙)的患者,能夠有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 ....more
2006-04-25 11:55    憂鬱症可能引發自殺家族
 在臨床中曾有過所謂的「憂鬱症自殺家族」,主要是憂鬱症確實會有厭世的想法,尤其現今社會壓力或者其他因素都可能誘發憂鬱症的發作,除找出病因之外,更應找到專科醫師儘早治療,親人應多加照料關懷,自然能降低不幸事件的發生。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這個「自殺家族」共八位成員自殺過,包括自己的表姊、媽媽那邊的阿姨、姨婆、舅舅等,直到這名同樣有強烈自殺傾向女病患向他求助後,才知道原來是患有憂鬱症。
 
 據女病患表示,她經常有自殺的念頭,多到自己都忘了有多少次,自己家族則有八人自殺,第一代因資訊缺乏沒有治療,姨婆喝農藥自殺,第二代接受民俗療法未果,舅舅跳樓,她是在老師的建議下才到醫院就醫的。
 
 楊聰財指出,自殺與憂鬱症都有家族遺傳的關連性,而憂鬱症自殺成功率約為15%到20%。因為體質有遺傳性,自殺的意念會隨著遺傳下去,因此才會產生所謂的有憂鬱自殺遺傳傾向的家族。面對這種特殊個案必須由專業醫療人員介入,展開家庭衛教,定期做憂鬱症量表評估,才能化解這種外界誤認為「遭詛咒」的不幸。
 
 憂鬱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情緒起伏很大,有時會情緒非常激動,容易動怒,也由於現代人對於憂鬱症有所認識,病患的親友會警覺,因此病患有年輕化或者增加的趨勢。
 
 憂鬱症的成因有二種,就是內因性和外因性,內因性是由於個人體質因素所造成,這種內因性憂鬱症只要服藥治療,效果非常好,且不斷有新藥推出,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至於外因性的憂鬱症則是因為外在的環境壓力所引起,包括工作、婚姻、課業、事業或者是身體慢性疾病等都可能會憂鬱症傾向,若未加治療,可能會加重情。 ....more
2006-04-25 11:49    銀髮族的睡眠障礙
 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年人的身心調查研究,約有42%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苦惱,且未積極求醫或接受有效治療。
 
 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大致可分為幾種情形:
 
(1)因慢性疾病影響睡眠,常見型態為失眠。身體疾病、夜間頻尿或伴隨疾病的疼痛都是失眠的主因;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等精神疾患者亦常有睡眠障礙;具有提神、興奮的藥物如果在晚餐或睡前服用更容易影響睡眠;長期喝酒會改變睡眠結構,如容易早醒且宿醉。
 
(2)有些老年人有容易打鼾、睡眠時出現短暫呼吸中止,致白天容易感到疲勞、嗜睡、打哈欠等,醫學上稱作〝睡眠中止症候群〞。
 
(3)當腦部退化或損壞,如失智症或中風,生理時鐘變成不規則造成睡眠週期產生混亂,可能會有白天睡覺、晚上清醒的情形或每天「睡眠-清醒」的時間不規律。
 
(4)有些銀髮族因社交生活減少、工作所需體力消耗減少,導致睡眠障礙困擾,這樣的睡眠障礙也會使得老年人在日間覺得疲勞、甚至有頭痛、肌肉酸痛等不適。
 
要如何改善銀髮族的「睡眠障礙」?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規律的生活作息。其次,身體、精神疾病或服用藥物是睡眠障礙發生的主因,因此治療這些疾病,選擇較不影響睡眠的藥物則可以改善睡眠。第三,藥物治療建議可選擇安眠藥、抗憂鬱劑等;新一代的安眠藥可改善睡眠的質與量,故在醫師的指示下,短暫服用安眠藥仍為較佳的選擇。 ....more
2006-04-25 10:55    男人也會得到憂鬱症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憂鬱症經常被視為女性化疾病,其實有不少男人受憂鬱所困,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還記得電影《老大靠邊閃》劇中那位罹患憂鬱症的黑道老大嗎?在第二集中,黑道老大為了逃出監獄,故意裝瘋賣傻,試圖要心理醫師把他帶出來,沒想到心理醫師因為喪父,竟也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常被貼為屬於女性疾病,現實生活中,其實有不少男性有憂鬱傾向,甚至憂鬱症,卻經常受到忽略。
 
 雖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女性憂鬱症者約為男性的兩倍,卻已有不少精神醫學專家分析,或許女性患者真的比男性多,但也可能是男人不願承認、出面求助,導致檯面上的數字較少。
 
 研究男人憂鬱症多年,家庭治療師李爾在美國心理學會(APA)年會中提出,大約近7成男人未被診斷出來,「男人慣以其他行為掩飾,」李爾稱之為「隱藏式憂鬱症」。
 
 尤其台灣男人,注重面子,將精神科視為軟弱、羞恥的象徵,隱藏式憂鬱症的男人可能不少。
 
非典型憂鬱症狀
 
 退縮、孤立、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失去興趣,是我們熟知的典型憂鬱症狀。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林為文觀察,男性憂鬱症和女性最大不同在於,男人非常容易生氣,經常以酒精、藥物濫用掩蓋憂鬱情緒,「很多男性都是因為酗酒被帶來。」
 
 除了易怒、酗酒、藥癮之外,有的人會以工作狂、一點小刺激就抓狂、摔東西、狂賭、衝動行為像是開快車,這些狀似男子氣概的症狀表現,反而使自己、家人或家庭醫師,受到矇蔽。更有甚者,許多家暴問題也與憂鬱症掛勾,潛在患者隱藏在社會各角落。
 
 30多歲的謝恭銘從事美術設計,三年多前感情受創,心情嚴重低落。他不言不語獨自埋首工作,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直到有天起床看鏡子,才發現自己面無表情,好幾個星期都沒有笑過了,這才明瞭,想藉工作找情緒出口,根本無效。最後求助精神科,服用抗憂鬱藥物穩定情緒。
相較於女性較願意透過姊妹淘聊天訴苦解鬱,男人不太往內看待情緒變化,即使聚眾聊天,話題多與工作、政治、國家大事有關。累積久了,情緒堆在心底,形同「悶燒鍋效應」。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憂心指出,情緒悶燒到一定程度,得找出口流洩,「可能找生理,也可能從心理。」生理出口,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心臟血管疾病,至於心理,即憂鬱症。男人多半一直撐,撐到不行,再以極端方式爆發出來。
 
 曾經有位個案,45歲,形象佳,好丈夫、好爸爸,全家人的開心果。有段時間家人發現他變得不愛搞笑,不太說話,有失眠現象,以為他得了重感冒,不以為意。直到一次喝了酒,情緒失控,大呼小叫說自己好累,好辛苦,想死,問窗戶在哪,用頭去撞牆、咬舌頭,自殺企圖相當強烈,被緊急送來醫院,最後住進精神病房。家屬們十分訝異過去的好男人怎麼變成這樣,心理上無法接受。
 
 經過診斷治療,抽絲剝繭,治療的醫生逐漸掌握病因,「他平常有苦不說,自認是一家之主,應該頂住這片天。」沒想到會錢被倒、債務糾紛連環扣,情況日漸惡化,無助又不敢求助,不想家人擔憂,只好往內壓抑,本想藉喝酒紓解,卻愁上加愁,最後如火山般爆發。
 
 男人受傳統價值束縛,被要求堅毅、強壯,扛起社會家庭責任,成就取向很高,總希望扮演保護者角色。
 
 別說找人傾吐了,即使身體發出警訊,胸悶、胃痛、失眠,也視若無睹,深怕被當成弱者、懦夫,有損顏面。擔任銀行經理的陳海華曾經連續失眠一個月,他寧可租一堆光碟片,看到天破曉,眼睛累了,才小睡片刻,上班,也不肯正視自己的問題,弔詭的是,他卻勤於陪妻子上精神科治療憂鬱症。
 
男人為何會得憂鬱症?
 
 精神醫學有個三角模型,解釋致病機轉與治療模式:生物(體質)─心理(個性)─社會(環境)(bio-psycho-social),彼此交互作用。
目前醫學界關於憂鬱症真正病因仍存有許多假說: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尤其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失衡,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全與退化、腦部受損、細胞自殺機制啟動過早、長期用藥、基因遺傳、壓力荷爾蒙作祟等等。
 「憂鬱症真正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男性比較常見的,多半有個外在挫折,」林為文從社會環境因素解釋。失業、經濟受挫、中年危機、空巢期、未妥善規劃退休生活、失落感,再加上逞強、壓抑使然,男人極易否認得到這種「不光榮的疾病」,能撐就撐。
 
 林為文昔日同學,長期失眠、脾氣不穩,輾轉得知林為文在三總精神科之後,在太太強力督促下前往求診。一診斷,果然是憂鬱症,症狀竟已長達十年之久。更難以置信的,他拿了藥回去,光考慮要不要吃藥,又是一陣猶豫。
 
 當憂鬱沮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經年累月,內心充滿悲情絕望,找不到出路,自殺儼然成了唯一出口。
 
 去年,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男性自殺名列第9(女性第10名),細分年齡,中年男性自殺排名第7,青壯年男性自殺則擠入第3名。
根據統計,自殺個案中,9成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7成有憂鬱症(尤其嚴重憂鬱症),有15%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哪些是男人憂鬱常見症狀?可以怎麼協助?
 
暗中觀察
睡眠和食慾是兩大指標。
失眠、體重下降、接著注意力與思考能力減退、情緒變得急躁不穩、以前喜歡的運動現在提不起勁、酗酒、藥物成癮,經常發呆,問想什麼都說沒有,不注意時又聽到他哀聲嘆氣,一注意到家人在看他,又不高興,都是觀察重點。
 
隨意放置簡易量表或宣傳單張
放衛教傳單、憂鬱症書籍或自填量表在憂鬱男人看得到的地方,誘導他自動接觸。平時聊天時透露一些「我聽說╳╳╳以前跟你的情況有點像,後來好像去看醫生,現在好了」。
 
從側面協助
當察覺身邊男人有憂鬱傾向,可運用科技,先以網路或電話問診,如果醫師研判有必要就診,再循循善誘就醫。
通常剛開始男人意願不強,家屬時間假如允許,設法拿他的健保卡跑一趟醫院掛初診,交代症狀,協助醫師蒐集資料。男人不太願意詳述病症,頂多交代失眠或身體疾病,家屬的敘述就變得很重要,最後「強押」男人到醫院時,比較快能進入治療核心。
 
從改善失眠切入治療
楊聰財醫師建議,人們較能接受自己有失眠問題,勸服男人就診不妨從治療睡眠障礙切入,至少他願意上醫院,獲得初步診療。
 
親密關係是最好的醫療
「伴侶、家人的親密支持是憂鬱男人最好的醫療,」哈佛醫學院教授波拉克對男人提出警告,證明男子氣概不需要靠高空跳傘或攀岩,試著對紅粉知己或親友訴說心事,避免讓自己捲入憂鬱風暴。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