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才粉絲專頁
回首頁
醫師經歷
•
院所介紹
•
專業團隊
•
服務項目
•
門診時間
•
院所位置
•
衛教新知
•
最新消息
•
媒體專區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113年十月門診時間異動
【物質濫用 】
【情緒障礙 】
◆情感性疾病
◆焦慮性疾病
◆適應障礙
【性疾病及 性別認同疾病、飲食 疾病、睡眠疾病 】
【衝動控制障礙疾病 、人格疾病 】
◆d
【家庭暴力&性侵害 】
◆家庭暴力
◆性侵害
◆兒童期疾病
【其它身心疾患 】
◆人為疾病
◆身體型疾病
◆失智病
◆其他身心疾患
◆其他認知疾病
【健康促進 】
【sda 】
【物質濫用】>>【情感性疾病】
2006-08-31 亞健康狀態 病前警訊別輕忽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記者徐韻翔 2006-08-30 09:47 當民眾自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驗不出疾病時,有人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介於生病與健康之間;醫師表示,這套觀念源自於預防醫學觀點,當民眾在身心出現警訊,還未成病前,應注意反應的症狀做改善,藉平日保健防範疾病於未然。(徐韻翔報導) 很多民眾的身體其實並沒有特殊的疾病,但仍有不舒服的感覺,有醫師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指的是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灰色狀態,而這種症狀和患者的精神狀態有關。
耕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
表示,從醫學上的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從健康到生病有連續性,未生病前的一些身理徵兆,代表一種警訊,例如,憂鬱症必須要連續兩週至少有五項症狀,如果,民眾剛好有四項症狀、或是不到兩週時間,概念上顯示身理正反應趨向此項病症。 楊聰財解釋,「亞健康」、「亞臨床現象」等這類名詞,在公共衛生預防醫學上的觀念,的確是有被注意和提醒的,在病症未明前,通常會從有少許的身心「徵兆」出現開始,還未成病前,醫師建議,民眾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與警訊,建立身心健康的好習慣,並就身理出現的病因加以改善(t)。 不過,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則指出,以傳統中醫觀點從症型來看,沒有「亞健康」這項說法,張家蓓認為,例如民眾身體有陰虛、腎虛等反應,在未到達病症前,身體所出現的些許不適症狀,應稱之為「症候」,中醫師表示,出現症候情形時,民眾可以依自己的狀況,例如睡眠狀態、壓力調適等,從生活作息和飲食著手。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