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治心病 宗教助力大
2014年1月2日 【中時電子報/林宜慧、邱俐穎/台北報導】
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國人遇身心症狀或生病時,除了就醫治療,近2/3民眾會同時尋求宗教信仰支持,調查也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同意採用專業協助與宗教信仰雙管齊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這是針對全台各地近8000位18歲以上成人進行的調查,發現除了專業協助,63.5%民眾同時尋求宗教信仰,更有32.6%願意嘗試別人介紹的偏方。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指出,正統精神醫療以生理、心理及環境3個面向出發,近年來靈性治療也獲得重視,宗教就屬於其中一環,好的宗教信仰帶給人身心健康正向幫助。
楊聰財舉例,臨床曾遇病患,先生在大陸經商卻有小三,身為家庭主婦的她辛苦在台灣帶孩子,孩子適逢青春叛逆期,加上娘家遠在南部,讓她一度失眠,產生憂鬱、焦慮症狀,甚至有輕生念頭。
所幸這位女性患者有認識的基督徒姐妹,邀請她一起參加團契,有人聆聽、陪伴,定時關心是否吃藥、就診,甚至一起運動,病患才慢慢走出憂鬱深谷。
楊聰財指出,不論是基督教團契或慈濟的固定聚會,都是透過團體的陪伴、支持,讓人不至於感到孤單,和憂鬱、焦慮症的治療相輔相成。
此外,宗教「轉念」的力量也很符合心理學的正面思維。楊聰財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人遇到失敗常想「怎麼那麼衰?」、「為什麼是我?」容易落入負面、計較情緒中,但好的宗教信仰能讓人在困境中保有正面思考能力。
他舉例,基督徒常以把苦難當成神的旨意,用正面思維活出主的榮耀;慈濟證嚴法師的「甘願做,歡喜受」、法鼓山聖嚴法師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都是鼓勵人以正面思維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