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抓疤險毀容 女大生罹摳皮症
2015年12月22日
北市一位22歲女大生,半年前為準備研究所考試常熬夜看書,當時她右耳下方剛好長1顆粉刺,她常用指甲抓,卻抓出傷口導致流血,即使癒合結痂後仍持續有摳抓的行為,讓傷口愈來愈大,經家人發現才就醫治療,精神科醫師劉誠崇指出,個案持續摳抓皮膚的行為稱作「摳皮症」,目的在減輕緊張與焦慮,經認知行為治療輔助藥物後得到控制。
劉誠崇醫師表示,摳皮症的行為症狀較易出現在女性身上,患者常有壓力、緊張等情緒,習慣摳抓臉上、皮膚上的舊傷口,試圖減輕自己面臨的焦慮,且有遮掩傷口、不主動尋求醫療協助或隱瞞家人的狀況,然而持續摳抓易造成傷口發炎化膿,影響生活與工作,等傷口感染嚴重就醫才發現罹患摳皮症。
建立病識感
由於摳皮症患者與生活壓力有高度的相關性,醫師在臨床治療上,會先與患者溝通建立病識感,協助個案找出生活中的壓力來源,進一步找出適合的紓壓方式,並且依狀況輔助藥物治療,配合回診觀察症狀控制的情形,摳皮症只要經過治療,都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也有助避免摳皮行為導致傷口發炎感染等問題。
劉誠崇醫師提醒,摳皮症患者在面對壓力、緊張、焦慮情緒時,可能又會出現摳抓皮膚的行為,因此,病識感的建立有助讓患者自我警覺,當又出現摳抓行為時,應盡速回診向醫師求助,而良好的紓壓管道也應持續保持,另外,家人的支持與幫助也有助改善個案身心狀況,進而緩解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