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女孩 可能來自緊張家庭
2016年8月4日【【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
厭食症的男女比例為1:9,研究顯示女性厭食症和僵化的母女情結有極大關聯。
「母女關係緊張、父母感情互動差,為了彌補惡劣的關係,女性可能因此罹患厭食症。」心理治療師陳夢華受訪時表示,雖然厭食症的盛行率只有0.5%,但背後的病因卻和家庭結構息息相關。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受訪時說明,厭食症好發於青春期,尤其在高中、大學。醫師呼籲,家庭是最親密的場域,家人之間情緒的交流應正向積極。
情緒處理出現障礙
醫師指出,厭食症的定義是「對身體形象和體重過度關切,甚至對身體形象產生扭曲想法」,厭食症患者有意防止體重增加,會刻意不進食、排泄,嚴重者甚至能把自己餓死或運動過度。這個疾病和飲食本身無關,而是患者以一種非健康的方式來應對情緒問題,且陷入自我否定的精神狀態。
心理治療師陳夢華指出,厭食症的國內研究較少,但國外的文獻很多,而台灣和這些研究國一樣,經濟發展也屬於已開發國家,因此國外的數據可以延引到國內,即13~18歲的年輕女性,其厭食症好發率為0.5%。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則說,厭食症的男女比例為1:9,男性較易受到父親的影響,如產生閹割恐懼症。
「患者性格多為具有敏感、固執、強迫、完美主義傾向的青少女,此外,厭食常見於母女關係緊繃、互動僵化、個體化困難的家庭中。」陳夢華表示,分析年輕女性厭食症個案背後的家庭關係常可發現,母女的關係相處是緊張、糾葛不清的,而有些個案中母女相處緊張,還會進一步牽扯到母親跟父親的僵硬感情狀態。
夫妻感情影響女兒
「和丈夫起衝突、關係緊張的妻子,也可能出現不穩定、神經質的情緒,這種情緒又容易往下操控到女兒。」楊聰財指出,這種母親對於女兒出於保護、教養的心態,會有較多管控的行為,而女性體內的包容性社交激素,會讓女兒常常先選擇忍耐、逆來順受、不想破壞關係。
「但情緒累積到頂端後就會爆炸,」楊聰財表示,當情緒出現排導障礙可是又不想起衝突,這時就會將負面情緒導引到身體上,透過虐待自己的身體來懲罰他人,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這種心病需要專業人士介入治療,因為患者會在自己的心理動力上形成一個恐怖的平衡。」厭食症的患者通常還有智能偏高、追求完美的個性,他們易在自己的心理動態中找到一個恐部的靜態平衡。陳夢華表示,個案接受治療後,視情況,大部分還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輔導,因為整個家庭的氛圍是僵化、失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