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腹痛卻找不到病因!精神科名醫告訴你癥結在哪
2016年08月31日【早安健康編輯部】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有這麼多面向,從頭皮到腳底,從生理到心理。假設,你腹痛或心悸了好一陣子,想要找醫師問診,該找腸胃科、心臟科,還是考慮專精自律神經的身心科呢?
3大自我評量,助你正確求診
Q1:我肚子痛,也要考慮是自律神經失調嗎?
腹痛就先掛腸胃科、心悸看內科或心臟科,特定系統出問題,先接受一般科檢查。因為特定系統也會出問題,若直接考慮自律神經失調,恐怕會錯過特定系統的治療。
Q2:腹痛、腹瀉持續好一陣子,看過好幾個醫生、按時吃藥都沒好,該怎麼辦才好?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可大可小,可能是久病不癒,身體各處系統接二連三地冒出不適感,或單一部位症狀如腸胃不適,只要經專業第二意見(2位專科醫師)診斷,檢查不出病因,且按醫囑服藥後未改善,即可考慮自律神經失調,應求診相關科別。
Q3:有一次無預警地嚴重心悸、呼吸困難,休息一下就恢復正常,但過不久又復發,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嗎?
無預警地突然心跳加快、胸悶、窒息感,類似情形反覆出現,檢查又找不出病因,或心理上長時間感到過度焦慮與擔憂、靜坐不能且難保專心或心中一片空白⋯⋯因自律神經失調會合併恐慌症或廣泛性焦慮症出現,若有以上困擾,應改求診相關科別。
臨床治療的4大必知
Q1:自律神經失調有專業儀器可以檢查嗎?
臨床常用的自律神經檢測儀,可透過綜合測量生理機能如心跳、呼吸、腦部神經活動等判斷自律神經是否失常,檢測為非侵入性,時間共約需30分鐘。醫師也會合併其他檢查如情緒心理功能分析、注意力警覺度檢查、記憶力功能、腦執行功能評估、抗壓力檢測、身心放鬆技巧、自律神經免疫與心理協談等方式。
Q2:這些症狀多久可以改善?
身心健康的第一根柱子就是睡眠,睡不好則百病生。只要找對病因,用對方法,只要能睡得好3∼6個月即可改善。先解除極為不適的症狀如胸痛、失眠、呼吸困難,讓身心狀態穩定,再一步步調整生活習慣,或經會談、諮商,即可找回身心健康。
Q3:治療須要吃藥嗎?會不會有副作用?
常用作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有減輕焦慮、安眠與調整腦部荷爾蒙分泌的藥物共三類。藥物雖有些許副作用,但在醫師監控下皆可安全使用,反而怕病人自己當醫生,該吃一顆藥卻只吃半顆,或挑藥吃,都會令病況無法穩定控制。
Q4:為什麼治療過程中,症狀時好時壞?
康復過程不會是直線上升的模式,自律神經的狀態一定會有起伏,如生理期、天氣變化、突發事件等都可能使症狀時好時壞。最好的做法是盡量排除雜事,不要心急,放輕鬆與身體共處,方能重新找回平衡。
9個好習慣,有效調節自律神經
1.身心健康的4 根柱子:能睡、能吃、能(運)動、能笑。
2.正確紓壓方法:說、唱、做、寫。找可以信任的親友或專業人員說說話、唱歌、做運動及腹式呼吸、每天睡前1小時寫1∼3項快樂日記。
3.放鬆訓練:一天80次深呼吸吐氣,早上、中午、晚上、睡前至少20次,放鬆做,慢慢做。
4.運動333:一周至少三天,一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一分鐘130次,以出汗為指標。
5.睡前什麼事也不做,讓腦袋關機,試著默數一個最簡單的數字(例如:777⋯⋯)。
6.睡眠時間以6∼8 時為原則,黃金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早上6點。
7.白天少躺床,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
8.白天喝足夠的水【體重(公斤)×30c.c】,上床前4小時起要限水。
9.放棄「章魚性格」,調整什麼都要擔心的態度。
諮詢專家:楊聰財
現任:
楊聰才診所院長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兼任副教授
學歷: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進修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