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不平等 喪失判斷力
2016年09月05日【動專題組╱台北報導】
控告名醫李宏信猥褻的女大生小美(化名)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她在案發後,寫下六百四十六字的傷痛告白,表明原以為已很懂得保護自己,但在醫病關係不平等的權力結構下,喪失判斷的能力,仍遭到傷害。她說,願說出自己的痛苦經歷,是因「如果我是最後一個發生這種事的人,那也是值得了。」
稱帶著創傷在奮戰
小美在信中指出,自己原自認警覺性很高,但在「醫病關係的極不平等權力結構下,身為一個病人,終究失去那樣的自主意識,甚至喪失運用既有知識,在事發瞬間做出任何判斷能力。」但她強調,「沒有任何一個人該這樣被對待,完全沒有。」
她並寫道,在事發後「一直帶著創傷在奮戰」,必須面對處理此性侵害案件的相關單位、繁瑣程序及「隨時瀕臨崩潰的自己」,她的感受是「傷害沒有因為我已經逃離那個被施虐及猥褻的耳鼻喉科診間而停止,反而是加害人的數量及形式增加了。」
醫:寫下文字療傷
身為一個被害人,小美說,若她對公民權利義務沒有認知,對體制腐敗沒有一定程度了解,「恐怕在最初的哪個環節就已經無法前行,因為阻力真的很大。」她最後並強調,「終止加害人的傷害,不是保護自己就可以做到的。」
對此,精神科醫生楊聰財表示,從信件中可看出被害女子是「強勢的被害人」,意即她的目的是讓加害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而非補償。對被害人而言,用寫下文字的方式表達情緒值得鼓勵,「遠比悶在心裡好,也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楊聰財並建議,若不幸遇到類似事件,被害人當下第一個動作應是「把傷害降到最低」,脫離危險情境後,向信賴的親友或公權力尋求協助,若陰影一直無法消除,則可尋求精神醫療團隊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