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戀」嗎?小心要有病識感,否則將成嚴重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2017年8月30日【採訪整理/ 黎佳燊、張郁梵】
如果親朋好友有嚴重的自戀型人格,得當心了!可能不是單純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罹患了一種心理疾病,病名即是心理學上的「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NPD)。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隨著少子化和一胎化的趨勢,此病例已經從原本的1%漸漸攀升,若父母持續地寵壞孩子,這個社會的病態恐怕只會愈來愈嚴重。
先前有國外媒體報導,一些精神病科醫師給美國國會寫信,認為過分誇大自我的美國總統川普,有嚴重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表徵,對世界是種危害,姑且不論政治,到底自戀型人格會有哪些負面行為呢?
楊聰財醫師表示,所謂自戀型人格其實是很常見的,不少名人或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可能有,通常這類型的人在職場上都算是蠻有成就的,只是可能有些時候會有不體諒人的地方而已。
說到底,「自戀」這個詞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意思,源自於希臘神話中一個少年因拒絕了女神的求愛,而被詛咒愛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最後日益消瘦變成了一朵水仙花,因此自戀型人格障礙也可叫作「水仙花人格」,或是「太陽人格」(以自己為中心)。
自戀型人格障礙最常見的表現特徵,包括很多的「自己為王」思想,楊聰財醫師說明,此類患者的情緒時常是不穩定的,一旦沒有人回應他,或沒有得到他期待中的反應,他們很容易就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產生憤怒感,甚至出現破壞性的暴力行為。
遺傳會不會有影響?楊聰財醫師承認是有可能的,若父母都有自戀的行為表現,孩子通常有很高的機率也會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癥。
自己要有病識感 家人別再幫忙擦屁股
楊聰財醫師強調,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病友自己要有病識感,這是他必需面對的人格問題,自己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過於依賴他人,而把應盡的責任都推給別人去扛,這是很要不得的行為。
楊聰財醫師進一步分享,曾經有一個案例,是關於一個上班族想要逃避責任,就讓他媽幫他請假,自己卻在家什麼都不做;另一個案例則是一個西班牙語系的學生,在人前常表現地有模有樣,甚至還會眼高手低地看輕別人,沒想到卻連簡單地和外國人問候都做不到,在必須用外語互動的場合臨陣脫逃。聽起來很荒謬,但這其實都是因為他們沒有自知之明,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或缺點,一味地怪罪別人而產生的人格缺陷。
此外,家人常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面對自我中心很強的親人,楊聰財醫師建議,愛他就不要寵他、為他「擦屁股」,這只會限制住他、使他更加依賴別人生活,最後完全失去做事的熱忱和能力。在某些特殊情況,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還需要遵照醫生指示,服用穩定自身情緒的藥物,只要用心去處理,這個病是可以被治好的。
中二病嚴重即成了自戀型人格障礙,原因與孩子從小缺乏父母正確的愛和教育有關。楊聰財醫師也呼籲家長,別讓工作犧牲了和孩子相處的時光,一旦錯失了跟青少年建立回憶的黃金歲月,才回頭恐為時已晚。你說第一步該怎麼做?先放下手機和手邊工作,從一家人坐在飯桌上吃吃飯、聊聊天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