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113年十月門診時間異動  
【2020年02月12日 台灣新生報”理性面對肺炎 首重家庭和諧”】
理性面對肺炎 首重家庭和諧

2020年2月12日【記者王輝丹/台北報導】

特殊時期,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種資訊滿天飛,當不理性的負面情緒相互感染疊加,會給普通大眾帶來很大的恐慌。開業醫師楊聰財昨日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疫情之下物理距離的疏遠,可能會誘發個體心理上的被排斥感,繼而引發憤怒、孤獨等不良情緒,個體更需要得到來自他人的情感支持,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有效幫助個體回歸理性和穩定。

楊聰財指出,在面對困難和不確定的情況下,個體更需要得到來自他人的情感支持,所以宣導家庭成員的心理溝通,形成家庭內部的合力與心理聯結,可以讓家庭每一位成員能更理性面對疫情。

建議家庭成員可以共同提醒,互相勉勵做八件事:一、能睡、能吃、能(運)動、能笑;二、說、唱、做、寫(每天記錄一到三件快樂的事,最好在睡前一小時進行);三、早、中、晚、睡前各做至少廿次的深呼吸吐氣的放鬆練習;四、多運動,以出汗做指標;五、訓練腦袋關機休息;六、早睡早起;七、白天少躺床,不要超過一小時;八、喝足夠的水。

楊聰財強調,當下首先,要引導民眾正確認識疫情,既要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又要堅定信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群體之間能相互傳染的不僅是病毒,也包括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感染性很強,會極大摧毀個體的理性,造成過度恐慌。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疫情使得所有人都處於應激狀態,會出現一系列的身心反應,這是應激事件下的正常反應,具有保護性意義。這些應激反應雖然有共性,也會有個體差異。

通常來說,心智成熟的個體更能夠保持理性和穩定。當全民都處在應激狀態時,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說,個體的從眾心理很可能會淹沒個體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個體的理性會被群體的盲目和恐慌所淹沒。所以,如何引導普通大眾回歸理性是重中之重。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