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113年十月門診時間異動  
【2021年04月05日 Heho健康”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癌症好了反而更不舒服?醫: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還危險,半數癌友需就醫

2021年04月05日【林以璿】

現在醫學非常發達,癌症經由及時治療,多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或轉為有效控制。然而,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卻在心理方面出了問題。根據統計,大約3成的癌症病患需要合併身心科治療,其中大約有半數為憂鬱症。醫師表示,癌症後容易罹患「失志症候群」,若是符合一定條件,需要積極就醫解決。

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於表示,從民國103年到107年,台灣十大癌症新發個案的5年存活率已超過5成,顯示癌症慢性病化。然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癌症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灣,將近半數的癌症患者有適應障礙、焦慮、憂鬱、失志等情緒問題。

失志症候群比憂鬱症更危險!7問題評估風險
方俊凱表示,失志症候群是2001年發展出來的概念,症狀包括持續存在的絕望、無望感、無助感和生命意義與目的的失落。方俊凱強調,有情緒困擾的癌症病人,半數是憂鬱症,另一半則是失志症候群,失志症候群自殺機率甚至高於憂鬱症。

失志症候群和憂鬱症不同,憂鬱症患者對任何事物都無力、無感,但失志症候群患者聽到笑話還是會笑,但就是覺得活著沒意義。根據美國和澳洲訂定指引,連續兩周、天天感到無助,歐洲主張應持續一個月,可診斷為失志症候群。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可利用「失志症候群自我評量表」替自己或家人先做自我評估:

1.每天不容易入睡、失眠

2.我覺得既難過又悲慘

3.我對生活感到洩氣

4.我覺得焦慮煩躁

5.我覺得無望無助

6.我對很多事情感到生氣

7.我喪失生活中的角色跟目標

楊聰財表示,上述情況若出現五項以上,就有可能出現「失智症後群」,須提高警覺,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合併藥物治療及紓壓技巧,可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

憂鬱症、失志症候群都不會「自己好」,需轉介身心科治療
為什麼許多病情穩定的病患會被轉介到身心科治療?朱柏全表示,當病患得知罹病的消息,一開始會積極嘗試治療,希望立刻藥到病除,但治療過程所經歷的手術、劇痛、副作用甚至是抗藥性等考驗,讓病患心懷恐懼,加上害怕癌症復發的預期心理,更成為日夜纏繞的夢魘。

朱柏全指出,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 或嚴重身體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 洗腎患者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 鬱症常常使身體疾病的症狀惡化。另外,憂鬱症也 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

癌症治療不僅僅是解除生理上病痛,情緒調適以及心理照護及陪伴,讓抗癌效果更加乘。」朱柏全鼓勵癌友應該積極就醫,照顧生理健康,也不要忽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