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113年十月門診時間異動  
【2022年08月18日 中天快點TV”獨家!艾成墜樓/曾有輕生念頭!身心科醫師楊聰財還原解密艾成憂鬱症過程!”】
獨家!艾成墜樓/曾有輕生念頭!身心科醫師楊聰財還原解密艾成憂鬱症過程!

2022年08月18日【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在選秀節目《超級偶像2》奪冠的馬來西亞歌手艾成,和藝人王瞳結婚後,2人也不時透過社群平台放閃;沒想到艾成在西元2022年8月17日日上午10時左右在台灣蘆洲捷運站3號出口自殺墜樓身亡的噩耗,享年40歲,消息令人震驚,引起網友愕然。身為精神科專科醫師的楊聰財表示,同時是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想藉此文跟大家談談如何進行憂鬱症治療和自殺防治,預防憾事的發生。


艾成得憂鬱症。(圖/翻攝自臉書)

2019年時,艾成曾透露,他因罹患憂鬱症暴食暴肥,甚至一度失憶,整整三週記不起來任何事情,也忘記當時還是女友的王瞳:「我整個人肉體像大法師,像在外太空,腦波打架。」此外,艾成嚴重時,還會有輕生念頭,他說:「我一直想結束生命,朋友輪班顧著我,因為我只差1、2秒可能就會從11樓跳下去了。」而後來靠著王瞳的支持,才逐漸復原。他也在2022年7月時於教會分享,自己因為從小被當成天才栽培,但卻始終未能達到頂峰,坦言來台發展20年來,家人始終無條件支持,但無形中累積成壓力,也留下了遺憾,「我一直覺得沒有好好地回家陪爸媽或養他們…但家人這種無怨無悔,其實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當不成功的時候,會覺得很不是人那種感覺。」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而且可以治癒的,成功率達80%以上。首先是要辨識出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尤其這幾年新冠疫情導致生病、封城、通貨膨脹、俄烏戰爭干擾經濟發展,導至百業蕭條,民眾身心壓力指數倍增,因而產生情緒障礙(焦慮和憂鬱)、睡眠障礙者大增,若能及早辨識出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異常,便很重要了:


2022-08-18_辨識罹患憂鬱症。(中天社群中心製作)

若是連續兩週,幾乎每日出現下列症狀至少五項, 最好能找精神科/心理衛生團隊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協詢:(1,2兩項症狀至少應有其中之一。)

1.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失望
2.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
3.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
5.極易激動或呆滯不想動
6.疲累或失去活力
7. 精神無法集中,注意力減退
8. 無價值感或過度不適當的罪惡感
9.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的念頭

楊聰財不諱言演藝人員大多有戲劇性人格特質,情緒容易起伏大,也十分在意成就感,如果出現憂鬱症狀,一定要從生理、心理、環境上面面俱到照顧。

楊醫師親曝自己團隊走過的經驗
楊聰財醫師表示,自己是精神科診所的負責醫師,帶著護理師、心理師、合作藥師、檢測專業老師等人進行精神醫療業務。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曾經進行三級管制,病患也不敢到醫療單位看診,導致門診量下降,很現實地便會影響收入。我想到要對許多同仁的生計負責,也會有壓力感以及焦慮感;所幸透過與同仁成立讀書會、一起追劇,互相加油、打氣,提醒要睡好覺,並且保持 #運動333原則(一週至少三天,一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一分鐘130次,以出汗做指標)共度難關;如今疫情過後,且日前又有對岸軍演事件等,身心患者就醫人數慢慢增加,真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善用周遭親友同事等資源,團隊結合力量大」!

正確的面對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根據蘇冠賓教授在其部落格「精神疾病的迷思與斷章取義」文章中提到非常重要而且正確的觀念,我將其摘錄於下:雖然精神醫學越來越進步,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和誤解也越來越減少,但是社會上仍有許多「有心或熱心」的人士,因為不同的動機,常常發表誤導性的評論,對精神疾病的研究或觀念斷章取義,這些迷失包括:

一、精神疾病被過度診斷、精神疾病會自己好:這是許多立法委員、 導演明星、 心靈醫師、宗教、人道或人權狂熱份子最喜歡炒作的話題,當新聞頭條出現「罪犯利用精神疾病脫罪、兒童青少年使用精神藥物、 安眠鎮定劑使用過當」,這類沒有根據的情緒和感受,就會不斷地扭曲為「精神疾病被過度診斷」,「每個人都會出現壓力或困擾,每個人都有自癒的能力,精神疾病會自己緩解」。

二、抗憂鬱藥物沒有效、精神藥物弊多於利、不要讓藥物控制人性:正統醫學首重實証,抗憂鬱藥物進入醫療院所成為病患的處方,必須經過「高品質的臨床試驗」的實証証明、「系統性的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做為基礎、「藥廠嚴格的品質管控及政府規範」的保障、 「具公信力的醫學會」的指引、再加上「健保給付病人免費照顧」的社會公平,自然成為醫學的主流,藥物治療也是憂鬱症治療中,最能夠令醫病家屬信任的主要選擇。但由於精神疾病的異質性,所以有些病人對藥物沒有反應甚至有嚴重副作用,一般大眾對於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解讀並不熟悉,所以就會有「抗憂鬱藥物沒有效」這類斷章取義的錯誤。

三、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有一些研究發現,藝術家當中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精神疾病,或者音樂家說他有聽到心裡的音樂,傳出來就會被誤解為「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藝術家的曠世奇才和瘋狂是否直接有關?醫學上恐怕永遠無法鑑定。然而,大部份的天才並沒有精神病,就算有精神疾病也不一定和創作有直接關聯,精神疾病會啟發藝術創作,單純沒有因果關係的相關性觀察。

四、 精神疾病一輩子都不會好,一生都要用藥:由於醫學的進步,現代社會中比較困難的疾病,都是複雜性的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代謝性疾病、神經退化及精神疾病。這些疾病在急性期治療穩定吃後,常常都會進入慢性期,需要長期的治療、復健、和追蹤,或許也需要長期用藥,但這是現代疾病的特色,只要能夠穩定控制,康復可以廣義地以症狀緩解、穩定追蹤、持續復健、功能恢復…等等不同層次的概念來包涵。

憂鬱症治療與自殺防治
憂鬱症的治療包括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親友(最好至少有3位)的傾聽、陪伴、帶動;治療需要6~12個月的療程,這真是需要耐心、信心、與愛心的。至於自殺防治,自殺防治中心特別比照澳洲以及國際醫療做法,提出「 #一問、#二應、 #三轉介」的呼籲:

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
自殺行為是從「想法」到「行動」的漸進過程。在自殺行為出現之前,個案會透露某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可能以口語或行為的方式表現,也可由其所處狀態判斷。因此,當發現有自殺風險時,請認真嚴肅地看待警訊,並主動運用心情溫度計評估情緒困擾程度,用心傾聽所遭遇的困境,一旦確認個案具有自殺意圖,立即深入了解自殺危險度高低。要詢問一個人的自殺意念並不容易,循序漸進的討論主題是有幫助的,一感到懷疑便立即詢問,要了解「這可能是唯一一次幫助的機會」。

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
當人們說「對生活厭倦」、「沒有活下去的意義」時,這些說法常常會被聽的人否決,或甚至告訴他們其他更悲慘的例子。事實上,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效的聆聽他們的想法。因為伸出援手或傾聽本身就能減少自殺者的絕望感。詢問確定個案有自殺意圖後,守門人的任務即轉為適當回應與提供陪伴,同時,在回應的過程中,亦可評估個案是否需要進一步轉介或其他醫療協助。

3. 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
面對你想幫助的人,當他的問題已經超過你能處理的程度與範圍時,就是你幫個案找出適當的資源,進行資源連結的時候,就如同當我們的家人有生理疾病時(如心臟病),我們立即的反應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而非自己試圖治療。因此,好的守門人不只被動的阻止自殺,也會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且轉介後需持續的關懷個案,並再次評估個案的自殺風險,直至結案為止。

自殺防治,人人有責。聽到艾成去世,一定有很多人感到不捨與難過。讓我們共同努力,網網相連,接住每位正在心靈低谷的憂鬱症個案!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