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罹患失智症:活到老學到老 正確加強記憶能力
2022年10月16日 【文: 楊聰財】
「創造力、記憶力」激增!瑞典研究顯示成功人士在運動後腦力爆發;研究得出結論:三個月的規律耐力訓練,可以顯著增強記憶單詞的能力。(women’s Health)
近年來以「記憶」為主題的電影不少。例如《記憶殺神》(英語:Memory)是一部2022年美國動作驚悚片,改編自比利時作家傑夫·吉拉茲的小說《殺手的記憶》(De Zaak Alzheimer),該書200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影由馬丁·坎貝爾執導,達里歐·斯卡達潘(Dario Scardapane)編劇,連恩·尼遜、蓋·皮爾斯和莫妮卡·貝魯奇主演。劇情講述一名僱傭刺客在拒絕為一支危險的犯罪組織完成工作後發現自己成為了目標。電影2022年4月29日美國院線上映。
《記憶殺神》故事設定其實蠻吸引人的,殺手晚年受到「阿茲海默症」的困擾,已經分不清眼前的屍體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反射動作下所造成,還是另有其他殺手所犯下的,這個吊人胃口的設定本該是全片最吸引人的懸念,讓觀眾跟著主角一同困在這真真假假的世界中,然而導演卻讓我們擁有上帝視角,能一目了然的綜觀整個真相始末,導致電影與懸疑燒腦的元素完全一點都沾不上邊,淪為僅只是讓人熱血沸騰的殺手動作電影而已。
另一部奧斯卡強片《父親》(The Father)中,在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和女配角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的詮釋下,這對過去分別以《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和《真寵》(The Favourite)獲得奧斯卡影帝、影后的組合,確實澎湃出令人動容的視覺饗宴,而那擔心父親狀況,欲言又止且真摯的父女之情互動,十分賺人熱淚。劇情描繪的也是失智症所帶來的苦痛,這項疾病對患者本人的影響和家庭的牽連有著排山倒海的憂慮,也在層層考驗和苦難下,有著令人揪心的感慨與無奈──也許當事人總是記不起各種事情,但內心的迷惘,往往是他人難以想像的煎熬。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罹病者有年輕化的現象。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於2022年8月18日攜手全國22縣市政府夥伴們共同以失智友善「希望行動+1」,呼籲全民一起預防及延緩失智,並首度發表以成人視角創作「如果你迷路」繪本,傳達失智者及其照顧者處境,亟需國人關注且發揮友善精神,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的社會。
預防失智,便要從平日多加強學習記憶做起。洪蘭教授在2022年10月12日所發表的「記憶 交給電腦就好?」文章中便提到現在的學生不喜歡記東西,認為記憶交給電腦就好,何必自己費事。她表示這種看法似是而非,因為人腦的記憶和電腦的記憶不同,我們每次記憶都會促使神經元長出新的突觸連接,活化並改變大腦。同時記憶是增加神經連接密度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創造力就跟神經連接的密度有直接的關係,它是廿一世紀競爭的必要條件。
洪蘭教授也說明短期記憶是儲存在連接兩個神經元的突觸中,重複做一個行為就會改變這些神經迴路,形成記憶。例如海蛞蝓的一個感覺神經元大約有一千三百個突觸,連接到廿五個左右其他的神經元上,這裡面大約有四十%是活躍的,假如不停的去刺激牠,突觸的數量就增加到原來的二倍以上(約二千七百個),活躍的比率也增加到六十%。但是一旦停止刺激,這個記憶慢慢會消退,突觸量就降到一千五百個左右,但是還是比原來的多一些,如果下次再學,就比較容易。這是為什麼古人說要「慎於始」,壞習慣一旦養成,難以完全戒除。但是長期記憶不一樣,它需要大腦合成新的蛋白質才能形成。神經學家在已經學會跑迷宮的老鼠身上注射一種抗生素,使牠們的細胞不能產生蛋白質,結果這隻老鼠就無法形成長期記憶,第二天的迷宮會走錯。蛋白質使細胞結構改變,大腦生理結構因此變化,文盲和識字人的大腦不一樣。
總結而言:刺激神經元會強化短期記憶的突觸,持續強化突觸數天,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末梢形成長期記憶,所以人的記憶是活的,不時改變,相對地電腦的記憶是死的,進去什麼,出來就是什麼。
同時人腦每次回憶某件事時,管記憶的海馬迴會像交響樂團的指揮,把放在大腦四處的視覺、聽覺、觸覺,情緒等記憶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所以當聽到一首老歌,回憶出來的不只是歌的旋律,還包括當時的情境、人物、衣著,甚至房間的氣味。但電腦的記憶不能,你可以用程式指令去組合它,但它不會像人腦的記憶隨著年齡一起改變。每次提取記憶,每次重新啟動固化歷程,產生新的蛋白質、新的突觸末梢,使大腦永遠在活化更新中。
洪蘭教授表示「天道酬勤,學道酬苦」,用腦去學習當然比較辛苦,但是光是多用它可以防止阿茲海默症就很值得了,更不要說神經迴路的活化會促發新的點子浮出意識界。
人腦創造了電腦,但千萬不可因此就不再用自己的腦。如果完全依賴電腦,連下班回家,都要靠GPS導航時,人們的大腦真的會像亞聖孟子說的「死於安樂」了。
所以:用進廢退,多多動動腦、並且保持一個學習記憶的動機,可以遠離失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