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棠控鄰居「對聲音敏感」 醫曝「恐音症」2種人格:一點聲就煩躁
2023年02月08日【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藝人隋棠近期遭樓下鄰居指控是惡鄰,雙方因「噪音」槓上!針對噪音敏感一事,醫師指出,臨床上的確有不少人對聲音特別敏感,有「恐音症」問題,根據觀察,這類人中有5成是「焦慮」或「強迫性格」,嚴重者可能會衍生成慢性焦慮症或恐慌症,需要適當投藥和做心理治療。
隋棠一家目前住在大直某處豪宅,近日遭樓下鄰居指控「時常放任家中三個小孩在清晨和深夜跑跑跳跳」。但隋棠昨晚間在臉書寫下長文反控該名鄰居太太在他們買下房子裝潢時,「耳提面命我們的設計師,說她是每天要吃安眠藥的人,所以提出一些要求要我們一定要處理,不然她真的會很不舒服」。
她也直言「對於樓下鄰居太太是屬於對聲音比較敏感的人這個部分真的是也很有同理心的替他感到難過,所以對提出的不管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的要求,把該做的設備也做了,很遺憾每個人對於噪音的認知不同,但目前也就只能交由法律解決。」
不只隋棠本人親自反擊,老公Tony也po出前任屋主私訊指控樓下鄰居的文字內容,直指「鄰居太太與女兒實屬高敏感,小孩也被鄰居太太咆哮威嚇過,榔頭事件我有照片為證,過程不贅述,如果有呈堂需要我可以提供給隋小姐。」目前整起事件,雙方仍在互相反控。
但針對「噪音」一事,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受訪時表示,臨床上的確有不少人因為「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就醫求助,例如吃東西時的咀嚼聲,聽到會感到刺耳、煩躁或恐懼,這類人大多都有「恐音症」問題,大部分是屬於高敏感體質的人,尤其是感官系統就比敏感,容易因為一點聲音就不舒服。
過去美國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曾刊登類似研究,研究者選了20位有恐音症的人以及22位沒有該症狀的人,進一步做核磁共振造影術和功能性磁振造影,結果發現有恐音症的人,聽到噪音時,前腦島皮質會同時活躍,而前腦島剛好是傳達訊息的功用,當訊息傳達到體內各處,就會引起煩躁感。
在治療上,楊聰財說,一般來說,可以做認知行為治療,利用專注訓練,嘗試改變注意力,例如吃東西時,試著把注意力放在「嗅覺」,去關注食物的香味,讓自己不要去注意咀嚼聲,又或者做心理、環境治療,搭配放鬆技巧,如感到不舒服時,做腹式呼吸舒緩,也可以暫時先離開令自己不舒服的環境。
楊聰財也直言,這類患者不算少數,三不五時就會碰到,觀察發現有5成的患者是焦慮和強迫性格的人,另外生活壓力大的人也偶爾會有這類問題,而恐音症患者也以女性較多,因為相比男性,女性天生就是比較敏感,且恐音症會日積月累,嚴重可能會衍生慢性焦慮症或恐慌發作,若到了需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算是蠻嚴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恐音症還不算正式的醫學疾病,目前醫界也有在討論是否要將此納入精神症狀,也在研究要歸類在焦慮症還是強迫症。楊聰財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對聲音過於敏感,甚至會因此出現煩躁等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可進一步就醫諮詢專業醫師,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