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建議︰讓孩子學習負責 家長應落實法律教育
2023年05月21日【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昨驚傳有小學生聯手「下毒」報復同學行為,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小學生可能因模仿、不當的壓力處理、尋求關注或好奇心驅使而出現下毒行為,他提醒,報復心重或缺乏同理心等行為若未適當引導,未來較容易出現反社會人格特質。
資訊發達 可能有樣學樣
楊聰財分析,現代資訊發達,小學生透過網路就可查詢到想知道的訊息,若是電影、戲劇出現下毒情節,也可能因此有樣學樣;而不當的壓力處理方式,例如憤怒的情緒無法排解、想要對方得到教訓,這種報復心態也可能出現不恰當的舉動。
楊聰財說,有的小孩子會以摔破碗來引起父母關注,下毒行為也可能是為了尋求關注,或是好奇心驅使的「沒看過,吃了這個會怎樣」惡作劇心態。
未適當引導 易現反社會人格
楊聰財提醒,未成年時期沒有適當引導,例如報復心很重、紓壓管道不恰當、缺乏同理心,未來比較容易出現反社會人格的特質,建議家長落實法律教育,讓孩子學習負責,也許未成年人的法律責任輕,但要避免放過現在的小錯,釀成未來的大過。
楊聰財說,人的「良心中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日常生活中應有良好的情感教育,提升同理心及尊重別人的態度,此外,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也可選擇「道不同、不相為謀」,保持適當距離,而不是去找人家麻煩,造成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