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理衛生中心 維護身心健康!
2023年8月3日 【文: 楊聰財】
7月4號媒體報導台灣台中市潭子區前天啟用全市第4座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精神障礙與輕生列管個案的諮詢服務。很多人不知道各縣市的社區陸續有這項心理諮詢服務,心衛中心開張以來,不斷成功協助有心理障礙市民諮詢服務,回歸正常生活,尤其暑假來臨,青少年與家長衝突可能增加,必要時也能提供親子協助。
現代人壓力大,經統計,輕生通報率女性多於男性,但輕聲死亡率男性高於女性(近乎2倍),政府陸續在全國各縣市設立社區心衛中心,讓需要的民眾就近諮詢;民眾可向各縣市就近的衛生所/健康中心致電預約,或打24小時服務專線「1925(依舊愛我)」諮詢。
衛生福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24歲以下青少年受限經濟能力與就醫怕被貼標籤等因素,遇到情緒低潮未尋求協助,輕生率上升;其中,青少年易受網路世界言論霸凌、感情與學業等因素,產生負面情緒。青少年若出現課業成績驟變、生活作息不規律、返家後拒絕交談,關在房內等跡象,同學、親友和師長就應主動關心。父母應避免「說教式」關心,應善用「先談心情、再談事情」原則,帶孩子出遊、用餐,營造開心環境後再關心、聆聽,有助解開心防,
異狀務必尋求精神專業醫療機構介入關心。精神專業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可以和學校以及家庭親友形成「黃金金三角」,對於個案的身心障礙保持資訊的互通有無,分享照護上的經驗與挑戰,共同獲得情緒的支持!
還有一個重點要提醒:因為情緒障礙涉及到生理、心理、環境多面向的因素,包括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俗稱內分泌,包括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運作失調(就如同糖尿病也是一種慢性內分泌失調),面對身心障礙時的情緒管理、壓力因應、和思考模式,以及是否周遭家庭等環境是否發生衝突或者是重大失落事件,都是需要三大團隊和個案有共同的信心、耐心、愛心、以及共識,才能讓個案走出生命身心狀況的幽谷!這個常常需要至少半年的療程,所以大家都要有跑馬拉松、承先啟後的觀念;所謂萬事互相效力,讓大家都獲得益處。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建置是台灣社會安全網2.0政策下的重要方向,政府預計在2025年要設置71家社區心衛中心,以達到紮根心理健康於民眾生活中的目標,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然而,心理健康的推行不能僅流於形式,政府願意有這樣大規模的投資,理應希望更能達到強化社會安全的終極效果。舉個例子六都對於社區心衛中心的建置與呈現,亦可看到明顯差異:
-新北市衛生局在2022年10月份提供一個介紹社區心衛中心的影片;其中,有關訪員與實際第一線人員分享心得,呈現社區心衛中心專業人員的角色與服務的內容,相較於文字描述,這樣的方式相當值得肯定!
-桃園市社區心衛中心於網頁上所提供的「中心成立宗旨」,竟是「依據精神衛生法第七條」而設立。這其實是很令人困惑的「宗旨」!當然,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是依法設立;但是,該中心理應有其成立的脈絡與目標,只強調依法設立,且服務內容又皆是法條內所指涉的項目,讓民眾很容易感覺到網頁流於形式,甚為可惜!
-臺中市社區心衛中心的網頁,僅簡述三處中心成立的歷史,卻甚少提及三處心衛中心實際的軟硬體設施;
-高雄市社區心衛中心的「鳳山分區」,竟座落在一家加油站相關建築物的二樓,一樓甚至是驗車入口?
筆者相信能找獨立地點來作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場所值得肯定,但可能也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做推廣,否則只是讓在地民眾對於心理健康更加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