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病因、調整作息 擺脫鬼月症候群
2023年8月20日 【林周義】
農曆7月一到,總會有民眾因過度緊張、無法入睡、惡夢連連,因而到醫院精神科報到,但特別的是,當7月結束,症狀也會隨之消失,醫師將這些症狀稱為「鬼月症候群」。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鬼月症候群」並不是一個醫學術語,也沒有被廣泛接受或認可。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指與鬼月有關的某種症狀或群體症狀,在東亞一些傳統文化、宗教信仰認為,農曆7月是鬼魂們出來遊蕩的月分,而這個月分也被稱為「鬼月」。
而在這段時間內,人們會舉辦各種儀式和活動,祭拜祖先和神靈,避免招惹惡靈。然而,關於與「鬼月」相關的特定症狀或症候群並沒有被科學界廣泛認可,也沒有可靠的醫學證據支持這一概念。
楊聰財說,每到農曆7月,總有些人要到精神科報到,透露自己整天緊張不安,到了晚上更嚴重,無法入睡、十分淺眠、甚至惡夢連連,陷入惡性循環,疑神疑鬼,情緒、注意力、記憶力都不對勁,連帶日常生活也受影響。特別的是,只要鬼月一結束,所有症狀都緩解消失,但隔年又要再經歷一次。
曾有1名60多歲婦女,有腎功能不佳、易拉肚子、睡眠障礙的問題,服用其他診所的安眠藥後,向親友表示自己四周的東西都變得扭曲不全,看到穿紅衣的女孩,她認為一定是鬼月到了,過去墮胎的嬰靈來討命。經楊聰財評估發現,對方因體質問題,用藥後易出現幻覺,也因拉肚子,電解質不穩定,而出現譫妄的情形,換藥後症狀就改善。
楊聰財提醒民眾,面對「鬼月症候群」,須查出真正原因,如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而出現幻覺,就需找精神科醫師求助。另也要維持規律的作息,建立正確的醫學、科學常識,勿人云亦云,看到黑影便稱自己見鬼,自己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