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 救生育率別再只靠補貼!
2023年11月22日【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
政府應該擴大提供給單親家庭和未婚伴侶的福利,繼續強化多元性別的包容政策,並著手處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如此才是符合人性與時代潮流的解決少子化危機政策。
某媒體提出楊姓前醫療機關首長的文章〈求生存,要革命〉,其中提出一些台灣年輕男女的愛情、婚姻、生育的數據,讀起來真是觸目驚心,簡直可以用國家安全問題來看待!本人身為華人情感發展協會理事、台灣性教育常務理事、精神科專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學博士,覺得責無旁貸,必須要將危機嚴重程度說明清楚,也呼籲國人:務必要共同面對、接受、處理這牽涉到你我國家生產力,以及後續你我年邁時候生活要靠誰打拼的嚴肅議題!
東亞地區少婚少生
我們來看看下列數字:
1、2023年2月,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公布報告,未來一半人口都是單身,成年女性30%,男性40%終其一生沒有戀愛過。雖然台灣沒有類似主題的研究,但和日本大概也不會差多遠。
2、根據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中心近十年的研究,台灣北部男性平均每年減少六十萬隻精蟲,且一直沒有反轉的跡象。女性則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超過33歲以後生育能力大幅下降,台灣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是30.2歲,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結婚以後盡快懷孕,否則容易不孕。這也就是台灣夫妻不孕症世界第一,每七對就有一對的原因。
3、在中國、日本、南韓和台灣,步調一致,對保守家庭生活的承諾正在瓦解。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更放鬆、往往較孤獨,但男性主導程度較低的生活方式。東亞人口佔全球五分之一,區域內社會經濟與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帶來巨大影響,可能引發動盪並形塑數百萬人的生活。這項轉變最早在日本浮現。1980年,日本至少育有一子的已婚夫妻家庭佔總家戶數的42%,單身族只佔20%。現在情勢已經逆轉。2020年,前者佔比僅25%,後者佔比則高達38%。有孩子的家庭佔比還在持續下降。
4、2022年,年齡介於18到34歲間的日本人中,有17%的日本男性和15%的女性表示他們不打算結婚。1980年代初期,這兩個數值分別只有2%和4%。與此同時,中國結婚對數也創下歷史新低,只有十年前的一半。從某些層面上來看,中、日、台、韓的年輕人正步上其他富裕國家的後塵。
東亞結婚率以及生育率下降的因素
人是萬物之靈,活在地球上,有著最重要的二個使命:生存以及繁衍!也不諱言,包括人類等生物物種最強大的基因,就是盼永恆存續;因為單單一位個體不能,所以只好將基因不斷地擴展延續下去,也就是所謂「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那為什麼在台灣,這些基因所帶動的男女性荷爾蒙沒有足夠的作用,無法引起他們的戀愛衝動,進而結婚生子呢?本人認為有下列因素:
1、1960到2010年間,歐洲結婚率腰斬,背後不少原因,正是現在造成東亞結婚率下降的因素。對許多人而言,婚姻似乎愈來愈不合時宜,且負擔不起。高昂的房價成為結婚成家的額外阻力。其他替代性家庭模式接受度愈來愈高:除了單身,有些人會選擇與長輩同住、未婚同居和同性伴侶關係;也有愈來愈多中產階級女性,為了專注在事業而選擇延後步入婚姻。
2、在台灣以及非婚生子依然是顧忌而且非主流。OECD國家中,40%的新生兒是非婚生子女;相形之下,台灣、日本和南韓的新生兒中,非婚生子女佔比不到5%(中國雖然未公布數據,但應該不會比其他東亞國家高)。結果就是生育率急劇下降。南韓的生育率0.78,刷新全球紀錄。台灣的生育率只比南韓略高一點。日本和中國的生育率,僅略高於維持人口不變所需的一半。中國過去施行一胎化政策,使得人口問題更加嚴重。但即使沒有這項政策,相同的場景依舊會上演。中、日、台、韓四個東亞國家總人口數預計在2020到2075年間會減少28%。
3、東亞政府的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提出唯一可以保證振興人口的政策:大規模移民。政府回應生育率下滑的主要方式,都是通過經濟優惠措施來鼓勵民眾結婚,包括減稅和婚禮補貼。但這些政策成效甚微。南韓總統尹錫悅坦言,南韓在這些政策上基本上浪費了280兆韓元。更糟糕的是,他和中國、日本的政府領導人不顧民眾日益高漲的反對聲浪,還在強化這種保守的做法,使得少子化的情況雪上加霜。
推動符合人性與時代潮流的政策
本人認為政府有義務要進行政策和觀念上的修正宣導,並且因勢利導,朝著蓬勃發展、共生共榮的目標共同努力:
1、 政府應該擴大提供給單親家庭和未婚伴侶的福利:政府目前回應生育率下滑的主要方式,都是通過經濟優惠措施來鼓勵民眾結婚,包括減稅和婚禮補貼。但這些政策成效甚微。政府要教育民眾:「少子化問題已經是國安問題,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來解決」,突破異性婚姻的範疇,在法律上認可同居、同性戀和其他非傳統家庭關係,並為這些家庭提供與已婚夫妻同等的支持,特別是提供同等的育兒福利。
2、台灣要繼續強化多元性別的包容政策:目前台灣同婚已經合法化,2023年5月起更開放讓同性伴侶領養小孩。本人建議早在臨床生活實務上「開放代理孕母」,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生兒產出的數目、也可以讓想要有孩子的家庭確實有孩子可以共享天倫之樂!
3、為了使家庭生活更有吸引力,政府應該著手處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並減低家庭生活的成本。例如:讓父親休育嬰假成為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