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吃安眠藥,卻有許多副作用?精神科醫師解析常用安眠藥,提醒用藥安全
2024年09月10日【作者:黃慧玫】
在台灣,睡眠障礙已經儼然成為一種國病!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 年台灣人安眠藥用量突破 10 億顆,相當於每 5 人就有 1 人吃安眠藥,台灣儼然已成為失眠之島。但如何適切的使用藥物來改善失眠之苦?
壓力世代來臨!現代人生活常被壓得喘不過氣,進而產生失眠與睡眠障礙。據統計,全台有 20〜25% 的成人有睡眠問題,除了透過改善生活型態來放鬆心情,也有愈來愈多人借重藥物解決失眠困擾。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超過 450 萬人在使用安眠藥,健保申報安眠藥的數量更是突破 11.2 億顆,5 年間成長了 26 萬人,使用量也從 9.1 億顆增長至 11.2 億顆,每 5 人就有 1 人在吃安眠藥。
睡眠不足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大
長期睡眠不足,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每天睡不到 6 小時,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身心疾病的風險。長期的缺乏睡眠,大腦會累積有害的蛋白質,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社會心理學臨床教授楊聰財醫師表示,目前,治療失眠有幾種方式,除了睡眠衛生的建立,以及認知行為療法,還有開立助眠的藥物。臨床上,還有新型的助眠藥物可以使用,醫師會透過多種方式來幫助民眾治療失眠。
楊聰財說明,治療睡眠障礙需要同時考慮生理、心理、環境、精神等多面向因素。衡量失眠症狀對身心、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有些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藥物治療,請按照醫師指示適切的使用助眠藥物。
認識常見安眠藥,檢視自己的處方
目前,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用於助眠之藥物可分為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BZDs),與非苯二氮平類藥物(Non-Benzodiazepines, Non-BZDs,又稱為 Z 型藥物)兩大類。
楊聰財表示,這兩類安眠藥物主要是通過影響大腦中的 GABA(γ-氨基丁酸)受體,來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性,從而產生鎮靜和催眠的效果。當 GABA 受體被激活時,神經元的興奮性下降,大腦的活動放緩,進而促進入睡。
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 BZDs)
常見藥物包括:Diazepam(地西泮)、Lorazepam(勞拉西泮)、Alprazolam(阿普唑侖)、Temazepam(替馬西泮)、Clonazepam(氯硝西泮)等,屬於第三至四級管制藥品。
可用於抗焦慮、情緒安定、鎮靜與肌肉鬆弛等,分為短效、中效及長效製劑,藥物選擇依病人年齡、症狀、藥物作用時間而定。入睡困難者可選用短效型;淺眠或早醒病人可用中效型;長效型則對白天合併有焦慮症之病患較有幫助。
雖然 BZDs 藥物安全性高,但高劑量、長期使用下仍要注意是否發生認知行為損傷、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耐藥性、心理依賴等副作用。若長期使用會使大腦對這些藥物產生耐受性,需要更高劑量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楊聰財說,突然停藥可能會引發反彈性失眠,以及戒斷症狀,如焦慮、失眠、抽搐、癲癇,若欲停藥可藉由漸進式減量再停藥來改善,具有很高的成癮和依賴風險。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Non-Benzodiazepines, Non-BZDs)
常見藥物包括:Zolpidem(佐匹克隆)、Zopiclone(唑吡坦)、Eszopiclone(右佐匹克隆)等,屬於第四級的管制藥品。
與 BZDs 藥品相比,較無肌肉鬆弛及抗癲癇等作用,不易在白天出現殘餘作用而影響工作;也較不易產生成癮性、耐藥性及依賴性,且具有藥效快、助睡效果佳的優點,所以逐漸成為安眠藥物的主流。
Non-BZDs 因為作用機制與苯二氮平類藥物相似,也通過作用於 GABA 受體來產生鎮靜效果,但其結構與苯二氮平不同。由於它們的快速起效特性和對 GABA 受體的依賴,長期使用後仍然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和依賴性。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福部相關單位統計,Non-BZDs 藥物濫用案例逐年上升,許多人有過量使用、使用時間過長,或在多家醫療院所重複領藥等情況。因此,健保署對於 Z 型藥物之給付條件相當嚴格。
楊聰財提醒,請民眾務必要配合醫師開立的處方劑量使用,否則單獨地、且自行加量使用助眠藥物,一來很容易產生藥物依賴,以及長期使用造成失憶、失智的風險提高。
除此之外,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失眠的藥物,還包含抗組織胺、巴比妥類藥物、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Orexin 受體拮抗劑、天然草藥和補充劑等。
巴比妥類藥物(Barbiturates)
巴比妥類藥物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具有強效的鎮靜作用。常見藥物包括: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Secobarbital(司可巴比妥)、Pentobarbital(戊巴比妥)等。
楊聰財指出,巴比妥類藥物以前被廣泛用於治療失眠和焦慮,但由於其極高的成癮性,和過量使用可能導致的致命性呼吸抑制,現在已經很少使用。長期使用會使患者對其產生耐受性和依賴性,突然停藥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戒斷反應,包括癲癇、混亂和激動。
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s)
第一代抗組織胺常用於感冒症狀與抗過敏,由於具有中樞神經系統鎮靜效果,可暫時緩解入睡困難問題,不會有生理依賴的風險,常被用作非處方助眠藥。常見藥物包括:Diphenhydramine(苯海拉明)、Doxylamine(多塞拉敏)等。
但因其鎮靜作用有時會延遲至白天,也就是俗稱的宿醉,可能影響患者精神與工作品質,故較少用於慢性失眠。然而,這些藥物可能導致耐受性,長期使用後,某些個體可能會對其鎮靜效果產生心理依賴。
褪黑激素受體激動劑(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一種存在於人體的激素,主要由松果體分泌,負責調節睡眠-覺醒週期,褪黑素通常用於改善入睡困難或時差反應。楊聰財說,由於它是人體內天然的激素,且作用機制與其他助眠藥物不同,因此,不會導致成癮或依賴。
褪黑激素最一開始是用於「調整時差」的保健食品,因為在睡前服用可以達到褪黑激素提升、強化下視丘釋放要睡好覺的訊號。許多睡眠障礙的民眾會靠吃褪黑激素幫助睡眠,而衛生福利部在民國 85 年後,通過有許可某種主要含褪黑激素的物質為「藥品」,除非是經過醫師開的處方簽,否則是無法取得。
抗憂鬱藥(Antidepressants)
楊聰財解釋,低劑量且鎮靜作用強之抗憂鬱劑也具有助眠效果,會用於某些因情感性精神疾病或情緒因素造成之失眠患者,其主要作用是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而非直接作用於 GABA 系統。
使用期間要注意有無出現心臟毒性、暈眩及姿勢性低血壓等副作用。常見藥物包括:Trazodone(曲唑酮)、Mirtazapine(米氮平)、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等。通常不會導致成癮或依賴,但仍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其他潛在副作用。
Orexin 受體拮抗劑(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
常見藥物,包括 Suvorexant(蘇沃瑞昔)、Lemborexant(達衛眠)等。這類藥物通過抑制食欲素(orexin)系統來誘導睡眠。食欲素是與清醒狀態維持有關的神經肽,因此其受體拮抗劑的作用是減少清醒狀態,從而有助於睡眠。由於它們不會影響 GABA 系統,這些藥物通常不會導致成癮或依賴。
天然草藥和補充劑(Herbal Remedies and Supplements)
常見成分包括 Valerian Root(纈草根)、Chamomile(洋甘菊)、Lavender(薰衣草)等,通常通過溫和的放鬆效果來促進睡眠。由於其作用溫和,且不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癮性受體,因此這類助眠方法不會導致成癮或依賴。
楊聰財指出,臨床上發現,國人濫用助眠藥物的狀況非常嚴重,錯誤或過量的服用都會產生相關風險,因此,服藥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切勿在網路上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他提醒,民眾若有失眠、睡眠障礙的問題,應尋求睡眠或精神科醫師診治,積極找出病因,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藥品,才能徹底擺脫失眠的困擾,讓生活重返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