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4(2025)年 一月門診休診時間  
【2024年11月21日 人間福報”職場霸凌問題浮現 精神科醫師解析成因”】
人間福報”職場霸凌問題浮現 精神科醫師解析成因”

2024年11月21日

【本報新竹訊】勞動部分署長謝宜容的職場霸凌爭議持續延燒,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霸凌是一種帶有惡意的行為,其目的在於傷害、控制或威脅他人,並伴隨著力量的不對等。這類行為對受害者的健康損害往往超出表面,深入影響其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層面。

楊聰財進一步指出,研究顯示部分霸凌者的行為與腦部神經系統的異常運作有關,例如前額葉功能受損,可能導致情緒調節能力不足和缺乏同理心。此外,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導致皮質醇分泌異常,這種荷爾蒙失衡可能強化攻擊性傾向。霸凌者的行為通常具有持續性與系統性,非偶發且長期存在,並建立在加害者相對優勢的權力結構之上。

楊聰財也提到,霸凌者的性格特質和生活經歷對其行為具有深遠影響。一些人可能展現自戀型人格,對權力有強烈渴望,同時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另一些人則因情緒障礙,例如焦慮或抑鬱,將內心壓力投射到周圍人身上。

而有些霸凌者的行為則可追溯至童年創傷,例如目睹或經歷家庭暴力,這可能讓他們在成年後透過控制和傷害他人尋求掌控感。對於罹患反社會人格障礙者而言,操控他人則成為一種常態化手段。

此外,職場文化在霸凌行為的助長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競爭激烈、績效至上的工作環境中,霸凌行為常被誤解為高效管理的方式。某些強調階級制的組織中,權力不對等的環境甚至使得上級對下級的霸凌被合理化,進一步助長此類行為的滋生。若缺乏透明與公平的制度,霸凌者更容易利用漏洞施加壓力,傷害他人。

楊聰財說明,長期處於壓迫環境下的受害者,可能面臨慢性壓力反應,進一步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和內分泌失調。他們的身體可能出現頭痛、胃痛、失眠等問題,心理則可能陷入持續的低落情緒、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記憶力減退。更嚴重的情況下,受害者可能經歷幻聽或幻覺等精神症狀。

楊聰財強調,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同時,他呼籲建立透明、公平的職場文化,制定嚴格的反霸凌政策,以保護勞工權益,減少這類行為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通過增加對霸凌問題的理解與關注,可以為所有人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