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4(2025)年 一月門診休診時間  
 
【2024年12月10日 基督教今日報 ”單親教養壓力大 醫師提「關鍵七法」改善親子關係 ”】
單親教養壓力大 醫師提「關鍵七法」改善親子關係

2024年12月10日【特約記者 趙光輝】

近幾年不斷出現單親家長攜兒女輕生等社會案件,凸顯單親家庭的多重壓力,尤其在沒有家人或支援,又要單獨照顧兒童的家長,他們常常得自己擔負教養、經濟、情緒等多重壓力。

根據近年調查指出,單親父母的憂鬱症發病率,高於非單親的父母,孩子們也因著單親教養會有不同程度適應與壓力。

針對單親狀況,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提出照顧者常有的身心健康以及教養常遇問題,並分享臨床經驗,如何減輕單親教養的壓力,打造幸福親子關係。

單親父母需正視的身心與經濟多重壓力
單親父母在生理上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過度壓力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單親父母因為需要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往往缺乏足夠休息和運動,導致健康狀況比雙親家庭的父母更為脆弱。此外,長期壓力會導致其面臨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風險增加 。

在心理層面上,單親父母經常感到孤獨和壓力重重。他們需要獨自面對子女的教育和成長,缺乏另一半支持,長期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焦慮症狀和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近年調查,單親父母的憂鬱症發病率,顯著高於非單親父母 。

單親父母需獨自承擔家庭經濟負擔,對許多人來說是極大挑戰 。由於經濟壓力,他們可能需要多兼幾份工作,進一步壓縮與子女相處時間,從而對於子女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單親家庭常因經濟困難,而居住在環境較差地區,這些環境問題也會對其和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

單親大不同!
女性需注意心理疾病,男性需多留意生理問題

男性和女性在面對壓力時,生理反應本身就存在差異。男性傾向表現出「戰或逃」反應,即,遇壓力時,更可能選擇直接面對或逃避。

女性則更多表現出「關愛與友誼」,因此在壓力下,她們傾向尋求社會支持和建立情感連結。這意味著,單親媽媽在教養壓力下,可能更容易尋求他人幫助;單親爸爸則可能更傾向獨自面對問題,這也可能使男性在壓力管理上面臨更大挑戰。

楊聰財醫師表示,單親父母普遍健康狀況較差,但單親媽媽往往能建立更廣泛社交網絡,加上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善於表達和處理情緒,這使得單親媽媽在面對教養壓力時,可以更好地表達和釋放負面情緒,從而減輕心理負擔。

反之,單親爸爸容易因「社會角色期待」下,更傾向於壓抑情緒,可能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積累,如憂鬱和焦慮。長期感到孤立和情感缺乏,會加重心理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媽媽通常面臨較大經濟壓力,這是因為她們往往收入較低,且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此種經濟壓力使得她們在教養過程身心疲憊。單親爸爸雖收入相對較高,但工作壓力大,「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成為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楊聰財指出,在台灣,單親家長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據2020年統計數據,約有40%單親家長,在一年中曾尋求過心理或醫療支援,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

策略性陪伴單親兒女 關鍵七作法
根據多年觀察與陪伴單親家庭面對照顧孩子的心理精神與健康問題,楊聰財歸納出可採取的多方面措施,期盼幫助單親照顧者策略性應用,逐漸改善家庭氣氛與親子互動。

一、建立穩定的家庭環境
1.穩定的日常作息:保持規律作息時間,提供孩子們一個穩定生活環境,有助於減少其不安和焦慮。
2.明確規則和邊界:制定並執行一致家庭規則,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提供安全感。

二、開放的溝通管道
1.鼓勵表達情感:讓孩子們自由表達感受和想法,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都很重要。
2.積極傾聽:認真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和感受,給予其理解、支持,從而感受到被重視。

三、心理支持
1.尋求專業協助:如有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或兒童心理學家的幫助,這對於處理複雜情感問題可能非常有效。
2.參與支持團體:讓孩子們參與類似經歷的支持團體,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並從中獲得支持和理解。

四、促進社會聯繫
1.維持和擴展社交圈:鼓勵孩子們與朋友、親戚保持聯繫,參加社交活動,這有助於增強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2.參加課外活動:讓孩子們參加感興趣課外活動,如運動、藝術或音樂班,這能助其發展興趣愛好並減少壓力。

五、家長的自我照顧
1.家長自我照顧:家長的身心健康會直接影響孩子,應注意本身心理健康,尋求支持和放鬆途徑。
2.示範良好的情緒管理:家長應示範如何有效管理情緒,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最好學習榜樣。

六、分享情緒教育
1. 提供正確的信息:根據孩子年齡和理解能力,向他們解釋單親原因和過程,減少其疑惑和不安。
2.教育心理健康知識:讓孩子們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導他們識別和處理壓力及焦慮的方法。

七、宗教信仰的支持
如果家庭有宗教信仰,可通過參加相關活動來尋求心靈平靜和支持。一起讀經、禱告、靈修,皆可幫助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減壓,提升心理健康。

研究顯示,單親媽媽更容易倚靠宗教信仰或實踐來尋求內心平靜和力量,這也有助於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和堅強。

台灣的單親家長面臨著來自生理、心理、環境等多方壓力。尋求醫療或支援的比例逐年增加,楊聰財建議單親家長更需認知到,應尋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專業協助、適當參與親職教育課程或技能培訓,皆可幫助單親家長更好地應對生活中各種壓力。這不僅能得到實際幫助,也能減少孤立感,提高生活質量。

也呼籲大眾,若是身邊有弱勢單親家庭的家人朋友,可多加關心或予以幫助,相信這些付出能成為他們極大的祝福。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