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醫師 教你解放焦慮 從心找回這四能
2024年12月28日【文/記者陳玲芳】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從多年門診經驗中發現,許多人正面臨房貸壓力、生意不好、工作沒有成就感、夫妻感情失和、沒有足夠的錢養育小孩,年長者因身體健康狀況、獨居等情況而感到焦慮及痛苦,近期出版《解放焦慮 從心生活 》一書,期為大眾解碼負面情緒,重新找回能睡、能吃、能運動、能多笑這「四能」。
約莫一年前,有對年輕夫妻一起前往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在進行門診諮詢時,發現兩個人看起來很累、且都沒有笑容。
先生率先開口,表示夫妻倆的生活充滿「無力感」,因為新婚沒多久,孩子就出生了,加上原本的房貸,突然發現資金周轉幾乎沒有空間,焦慮感也使他們快要沒有喘息空間,雖然會彼此打氣,跟對方說「再撐一下,未來會變得更好」,豈料又碰上疫情,家庭收入銳減,兩人長期被困在家中,導致身心俱疲。
「當下看到他們夫妻願意來諮詢,我是很欣慰的,因為若是再晚一點來,一定會有人先倒下,而這個家也撐不了!」楊聰財醫師說。
上述案例,在他的門診中時常發生。當一個人焦慮久了,睡也睡不好,吃也沒食欲,又怎麼有能量支撐每日生活,又如何能開懷大笑呢?
這類案例,他除了開些緩解焦慮與幫助睡眠的處方外,更注重輔導他們回歸正常作息,如此,其焦慮與憂鬱感將會大幅降低,原本過不去的人生關卡,也會慢慢能輕鬆看待。
「其實,人的韌性是很強大的,如果心理轉弱了,生理更需要照顧好,這樣才能讓心理健康狀態,更快速回穩。」楊聰財強調,身心健康是一個整體概念,涵蓋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面向,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關係,並且彼此影響,不能單獨考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指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體能缺陷。」
從心理壓力到廣泛焦慮
六十歲的王先生,一年前經歷了一次心肌梗塞,幸運的是,他及時獲得了治療,病情穩定下來。退休後開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過度擔心,經常出現心跳加快和胸悶的症狀。他害怕再次發生心肌梗塞,這種恐懼使他不敢進行任何體力活動。
當他來到診所就醫評估,楊聰財醫師診斷王先生患有焦慮症,讓他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限制,平常也不敢外出跟朋友聚會,甚至連簡單的散步也能避就避,導致社交生活幾乎停滯,更加重他的心理壓力。
另一位在公司擔任業務經理的李先生,今年五十歲,平常的工作壓力相當大,而且需要經常加班。最近持續感到莫名的焦慮,還經常因為小事而煩躁不安。後來李先生開始出現胸悶、心悸和高血壓的症狀,讓他無法全心投入工作,常常需要休息或請病假,嚴重影響職場表現。
後來他到醫院檢查,發現自身患有早期的心血管疾病。除了透過藥物治療,醫師建議他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處理焦慮症問題。經診斷評估,李先生患有「廣泛性焦慮症」,也因為長期的焦慮情緒,導致他的高血壓和心血管問題持續失控。
從以上兩個案例來看,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能單獨看待,也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
楊聰財醫師建議,應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正確管理壓力、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和尋求專業幫助,以實現真正的身心健康,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
章魚性格恐引發焦慮症
除了身心健康與焦慮症有密切的關係外,根據研究也顯示,性格特質在焦慮症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性格是指個人在思想、情感和行為上的穩定特徵,它對於焦慮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影響。」楊聰財說,其中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神經質、完美性格等。他在書中也特別介紹一個大家比較少聽到的「章魚性格」。
一個人明明只有兩隻手,卻有人不自主地把自己活得像八爪章魚一樣,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家裡、公司都要掌控,小心可能是具有「章魚性格」。
楊聰財說,「章魚性格」的人對別人或事情的掌控性強,身心容易耗竭;若沒有適當調整做事方法或心態,長期恐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失眠或焦慮症。他分享一名四十歲職業婦女的案例。
王小姐主訴自己每天忙得要死,對公司同事及家人都很關心,但最近同事聚餐都不找她,讓她有「被排擠」的感覺,老公不但不體諒,還說她自己活該,連讀國中的兒子也不太跟她講話,讓她頓時覺得家庭、工作兩頭空,每天失眠、焦慮,還因為胸悶、全身痠痛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問題,讓她相當困擾。
經診斷評估,王小姐具有明顯「章魚性格」卻不自知,長期過度介入旁人的生活引起反彈,最後事情不如她預期,事情無法掌控,因而引發焦慮症發作。
楊聰財提醒,「章魚性格」的個案以女性居多,尤其是「媽媽級」的人,人格類型偏A型性格,凡事追求完美、做事積極快速,加上對事情很敏感,做事有點神經質。
臨床上常見親子衝突中的媽媽,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擔心課業、交友,還會強迫孩子參加各種才藝課程;一旦孩子不順從,就感覺胸口悶、睡不著,最後覺得全身不舒服,就醫檢查卻「沒病」。
身心健康,是現代生活中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楊聰財醫師特別提出「四能」概念,亦即「能睡、能吃、能運動、能多笑」。他強調,這也是維持身心健康的四大重要支柱,透過養成這四種健康習慣,也能幫助大家遠離焦慮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