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4年 4月門診休診時間  
【2025年03月27日 健康2.0 ”一直想睡覺怎麼辦?4大原因容易累 補對B群營養素提神超有感 ”】
一直想睡覺怎麼辦?4大原因容易累 補對B群營養素提神超有感

2025年03月27日【 李南燕 整理】

為什麼一直想睡覺:4大類原因
為什麼一直想睡覺?身體到底怎麼了?可能有以下4大原因,包括氣候變化型、營養不均衡型、日常易累型和疾病因素型:

1.氣候變化型:春睏、溫差大
一直想睡覺的問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可以先談「春睏」。春天日照時間變長,影響生理時鐘,造成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就會造成入睡困難或淺眠。溫差變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謝炳賢說,春天日夜溫差大,白天暖和、氣溫高,會讓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此時很容易讓人感到疲倦、無精打采。而氣溫、日照變化還會影響人體的血清素和多巴胺分泌,讓人容易焦慮,陷入情緒低落,因此影響入睡。

營養師蔡宜方指出,「春睏」會讓人頭腦昏昏沉沉,還有一個原因,氣候回暖使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重新分配到四肢及皮膚,在這個過渡期可能腦部的供血相對減少,使得腦部有時還不清醒。

2.日常疲累型:睡眠不足、壓力大、缺乏運動
一直想睡覺的原因之二就是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的原因,中醫師羅可雯表示,與夜間睡眠品質不佳有關。她指出,中醫所說的「不寐」,主要表現為失眠、難以入眠或容易醒來,與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晚上睡不好,也會造成白天精神不濟,一直想睡覺。

3.營養不均衡型:缺乏維生素B群
一直想睡覺的第三個原因是營養方面失衡的問題。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最明顯的是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不足,可能會影響能量代謝,讓人容易疲勞。營養師李立慈認為,補充B群是可以的,它被用來促進代謝、輔助產生能量,讓身體維持活力,進而提升精神。而其中的維生素B6則負責將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進而促進睡眠,使人放鬆、安穩入眠,守護睡眠品質,白天就比較不會有一直想睡覺的困擾。

4.身心疾病因素:可能導致嗜睡
一直很想睡,是一個表面上看得到的症狀,有的甚至嚴重到嗜睡的程度,背後可能與以下7種疾病有關:

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影響新陳代謝力,缺乏活力。
肝功能異常:造成解毒能力下降,疲勞累積。
糖尿病: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影響精神。
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夜間睡眠品質不佳。
憂鬱症或焦慮症:造成影響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
癌症:引起身體發炎與癌因性疲勞。
過敏:也會影響睡眠。謝炳賢指出,春天的塵蟎、花粉、空氣中的微粒增加,容易導致過敏性鼻炎發作或呼吸道不適,睡覺容易鼻塞、打噴嚏、咳嗽,間接影響睡眠品質。

上述造成一直很想睡覺的各種疾病可能性之中,身心科醫師周伯翰就指出,唯一與心理因素相關的,就是要推敲是否有憂鬱上身。他舉例門診一位個案15歲少年,原本個性開朗活潑,突然間卻出現整天嗜睡、不愛出門的反常情況。家長還發現他開始暴飲暴食,體重直線上升!先帶他到醫院做睡眠與抽血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輾轉來到身心科門診評估,才發現他不是一般的憂鬱症,而是「非典型憂鬱症」。

周伯翰說明,一般憂鬱症是失眠,沒有食慾,而這位少年則是睡很多,即使一直在睡覺也是睡不飽,飲食上也吃很多。在經過藥物和認知行為輔助後,他建議少年做有氧運動、出外曬曬太陽,飲食避免過量攝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同時要建立規律作息,調整睡眠時間,減少白天過度睡眠的情況。不久後少年一直想睡覺的情況就明顯改善了。

補對B群維生素:安穩好入眠
B群維生素對人體的好處很多,李立慈強調,其中維生素B6是負責把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進而促進睡眠,使人放鬆、安穩入眠,守護睡眠品質,能改善白天一直想睡覺的現象。但每個人能吃多少量才是恰恰好,建議諮詢醫師後再補充。

程涵宇建議,維生素B1、B2、B6、B12 都有助於能量代謝、提升精神。食物來源的話,B6鮭魚、雞肉攝取;B1可從豬肉、堅果取得;B2可從乳品、雞蛋取得;B12可吃文蛤,鯖魚。礦物質方面,鎂可以穩定神經,減少焦慮、緊張感,讓精神更穩定。食物來源有堅果、黑巧克力等。

嗜睡量表(ESS)測你的嗜睡程度
一直想睡覺,怎麼辦?首先應該界定,你想睡的程度是不是到了「嗜睡」的程度?透過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官網的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作為判斷參考:

序號 在此狀況下,你有多想睡? 評分
坐著閱讀書報時。  
看電視時。  
在公眾場所安靜坐著時。(例如看電影或是會議中)  
連續搭車一小時。(不包含自己開車)  
下午可以躺下休息時。  
坐著與人交談時。  
沒有喝酒或吃感冒藥的情況下,在午餐後安靜坐著時。  
開車時,因為塞車或交通問題而停下數分鐘時。  
評分
方式
嗜睡量表以0∼3分來評量
每個情境的嗜睡發生頻率:
0從未、1很少、2一半以上、3常會,
數字加總大於12分,就有嗜睡現象。
 


一直想睡覺怎麼改善?對抗疲勞有5招
一直想睡覺,真的很困擾,到底有什麼方法能提振精神呢?營養師程涵宇、蔡宜方和身心科醫師楊聰財分享以下5招:

1.調整作息,穩定生理時鐘:
早上起床後,曬曬太陽 10~20 分鐘,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提升清醒度。
避免午後攝取過多咖啡因,像是咖啡、茶等飲品,以免影響晚上入睡。
睡前 1 小時減少 3C 產品的使用,讓大腦進入放鬆狀態。

2.改善血液循環,提升代謝:
起床後,可以適度拉筋或做 5~10 分鐘的溫和運動(如深蹲、瑜伽伸展)。
喝足夠的水,幫助血壓穩定。
早晨可以喝溫水或薑茶,有助循環。薑中的薑辣素(Gingerol)可以刺激血液流動,幫助手腳回暖,對於血壓偏低、循環不佳的人可以試試看。

3.夜間提升睡眠品質
睡前泡腳,或在頸部、肩膀熱敷,有助放鬆肌肉。
房間保持適當溫度,避免太熱或太冷影響睡眠。

4.透過飲食補充能量
一直想睡覺的原因,蔡宜方表示,如果做過檢測排除掉疾病造成一直想睡覺,精神不振,而是因營養失衡的關係而造成的疲勞,可從以下這4個方向做調整:

提升身體能量運用:適量補充流失的電解質與水分,依自身需求和活動量吃到足夠的醣類與蛋白質有助於提供身體能量燃料,適度補充可能缺乏的營養素幫助身體轉化能量,如:維生素B群、輔酶Q10、左旋肉鹼等。

腸道健康:維護腸道屏障的健康,即能避免許多環境毒素經由腸道空隙進入血液,平時可多攝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優格,並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助長益生菌。

抗氧化:身體氧化壓力增加可能阻礙能量生成過程,可透過攝取富含植化素的蔬果,如:莓果、十字花科蔬菜、辛香料,並減少促進氧化的食品:加工食品、油炸食物。

穩定血糖反應:高升糖指數的飲食很容易造成餐後疲勞並快速飢餓,平時可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規範適當的高醣食物比例、先吃菜、吃肉,最後吃飯的飲食順序,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

5.透過運動與日常習慣 提升活力
對於一直想睡覺的症狀,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臨床上接觸到上班族出現一直很想睡覺的情況,多數會發生在周一。而這種症狀是可以透過一些策略,獲得改善的。周一就調整好會很有幫助,愈拖延很可能變成惡性循環。

周末避免暴飲暴食,維持均衡飲食。
周日進行適量運動,如瑜伽或慢跑,幫助調整情緒。
周一早晨攝取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幫助提升專注力。
安排有趣的周一活動,例如中午與好友午餐,增加動力。下班後規劃娛樂活動,如看電影或運動,設定生活小目標,成功轉移想睡的念頭和空檔,讓自己有達成感。

一直想睡覺 中醫有改善嗜睡體質的策略
一直想睡覺的症狀,中醫師黃獻銘表示,以春睏來說,治療重點在透過補氣、升提的方式,將混雜膠著,陰陽中的陽氣「升提」出來,帶動作息逐漸恢復正常。在調理身體時,可選用升提效果較明顯的「黃耆」,而非單純補氣作用的人參。此外,沙參、天花粉等較輕的補津液藥材,也比厚重的地黃更加適合。

一直想睡覺可透過「山藥薏仁豬肉湯」調理
一直想睡覺的症狀也能透過藥膳調理。中醫師邱穎琳表示,想對抗春睏這種纏人的疲勞感,不再頭重重、腦昏昏,首要任務就是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她提供了一個袪濕的「山藥薏仁豬肉湯」食譜,有助驅走疲勞感,不再一直想睡覺。

材料:山藥30克、茯苓15克、薏仁20克、扁豆30克、白朮15克、蜜棗4顆、豬後腿肉半斤、水1.5公升、酒少許、鹽適量。
作法:先將茯苓、薏仁、扁豆、白朮與蜜棗等泡水15分鐘,洗淨備用。用另一碗水浸泡山藥也是15分鐘。將冷水連豬骨一同煲滾,期間可加入少許酒去腥,大火汆燙幾分鐘後盛起。再將所有食材放進鍋裡,開大火煮10分鐘後,續轉中小火煲2小時,最後加少許的鹽調味即可。

一直想睡覺的問題,除了藥膳調理有幫助,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飲食調理也可以從適度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取著手,如:魚肉、雞肉、雞蛋和豆製品;辛香食材,如:薑、蔥、蒜、韮菜等,均有助養陽氣,可酌量食用。另,春芽具升發之性,因此春天也很適合食用黃豆芽、綠豆芽等芽菜,疏發春陽。黃豆芽味微甘,性平微涼,能夠養胃、健腦、降血壓、滋潤肌膚。

一直想睡覺 「韭菜」也能幫忙
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林良鴻指出,有2道「克春睏食譜」值得推薦:

https://static.tvbs.com.tw/health2.0/images/uploads/2025/03/20250326021133-uXLIiywx.webp

●薏仁蓮子山藥雞湯
食材:雞一隻、薏仁100克、山藥150克、蓮子50克、芡實50克、蔥薑少許、鹽適量、水2500c.c.。
作法:將薏仁、蓮子、芡實洗淨泡水1小時,山藥去皮切塊後,所有食材一同加入鍋中,將水蓋過所有食材,以中火煮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繼續燉煮40分鐘,即可享用。

●韭菜蛋絲
食材:韭菜100克、雞蛋2顆、少許鹽、適量香油。
作法:韭菜洗淨後,放入沸水汆燙,瀝乾水分後切長段,用鹽拌勻後擠出鹽水。雞蛋打入碗中與少量鹽攪拌均勻,放入油鍋中攤成皮狀,取出切絲。蛋絲及韭菜以香油拌勻即可享用。

一直想睡覺可按摩穴道提神
扶原中醫診所醫師郭大維指出,除了飲食與調整生活作息,初春時還可以透過搓揉2穴位來提昇陽氣,振作精神:

常揉足三里:養脾胃可揉揉足三里穴,按揉時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中指壓在食指上,兩指一併用力,按揉足三里穴36下,可多做幾回,以小腿有溫熱感為佳。

https://static.tvbs.com.tw/health2.0/images/uploads/2023/05/20230504123308-KiBMgV9M.jpg

熱搓護腰部:溫暖命門腰為腎之府,先將兩手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在腰部兩側,手掌貼著皮膚,上下按摩腰部,每回36下左右,可多做幾回,直到有溫熱感為佳。

https://static.tvbs.com.tw/health2.0/images/uploads/2023/12/20231219191526-37bBgP95.jpg

一直想睡覺是缺乏什麼?
一直想睡覺,身體是否缺了什麼營養素?謝炳賢指出,可以透過多吃有助調節神經的食物,來改善睡眠品質,白天就不至於一直想睡覺。例如:鎂、色胺酸、綠色蔬菜、香蕉、堅果、燕麥等等,都是有助調節神經的食物,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晚上睡得好,白天自然精神變好。

一直想睡覺看什麼科?
一直想睡覺的症狀,想要獲得緩解,到底該看什麼科?一開始沒有頭緒時,一般人就醫會掛家醫科,抽血、驗尿開始,周伯翰建議,如果檢測結果都找不出異狀,可前往精神科從心理層面找看看是不是有隱藏的心理因素。

特殊狀況下的嗜睡
感冒時一直想睡覺:
感冒時,身體發炎中,體力變虛弱,也會造成一直想睡覺。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就有效用,例如甜椒、番茄、花椰菜、苦瓜、木瓜、草莓等。補充鋅也有助縮短病程時間。

月經來時一直想睡覺:
一直想睡覺的情況,對女性來說,月經來潮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應避免吃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的加工食品,只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6、鎂和鈣可能有助於穩定情緒,舒緩疲勞感。這些營養素可以在食物中找到,如堅果、綠葉蔬菜、全穀類、魚類和乳製品。

懷孕期間一直想睡覺:
女性另一個一直想睡覺的原因,可能是懷孕。荷爾蒙的變化是主因。為了提振精神,孕婦到底能不能喝咖啡?營養師呂孟凡表示,只要能做到「適量攝取」,孕婦也是能喝一點咖啡的。她說,美國婦產科協會建議,孕婦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200毫克,才不容易增加流產或早產的問題。

老年人一直想睡覺的原因:
一直想睡覺也常見於營養吸收情況、活動力都較弱的老年人。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家宏指出,適當的午睡對長者的健康有其正面影響,午睡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過長的午睡會影響晚上的深度睡眠,並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為什麼睡飽了還是想睡?
如果明明睡的時間足夠,醒了之後還是想睡,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單純晚上沒睡好,影響白天精神;也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代謝力變弱,體力來不及補給;而肝功能異常、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或焦慮症、癌症和過敏等疾病,表徵也會出現睡飽了卻還是很想睡的情況。

一天要睡幾小時才正常?
一直想睡覺是反常的,但是一天要睡幾小時才正常?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依年齡層列出睡眠時間表如下:

階段 年齡跨度 建議睡眠時間(小時)
嬰兒 4個月~2歲 12~16(包括午睡)
幼童 1~2歲 11~14(包括午睡)
兒童 3~5歲 10~13(包括午睡)
學童 6~12歲 9~12
青少年 13~18歲 8~10
成人 18歲以上 7~8
中老年 45歲以上 7

 一直想睡覺常見問題
針對一直想睡覺這個困擾,以下是常見問題:

一直想睡覺是什麼病?
一直想睡覺的症狀可能來自季節轉換,也可能來自疾病,需要經醫師診斷,找出原因,才能投以最合適的策略。周伯翰提醒,嗜睡狀況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很可能與「非典型」憂鬱症有關。

一直想睡覺怎麼辦?
一直想睡覺發生在白天,困擾著在學學生,也讓上班族工作起來很吃力。李立慈建議,可以補充營養素B群,提振精神。林良鴻建議,炒盤韭菜蛋絲來吃也有助益。郭大維則建議按摩足三里穴位和腰部。

為什麼一直很累想睡覺?
氣候上的轉變會讓人在白天覺得很累、很想睡覺,但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如果試著調整作息,也試著曬了太陽,卻仍無法改善的話,建議就診確認病因,及早對症下處方。

睡滿8小時還是想睡怎麼辦?
明明睡飽了,卻還是想睡的話,程涵宇建議,起床後,可適度拉筋,或做 5~10 分鐘的溫和運動(如深蹲、瑜伽伸展)。記得喝足夠的水,幫助血壓穩定。早晨可以喝溫水或薑茶,有助循環。

一直想睡覺是缺什麼?
一直想睡覺如果經排除疾病所造成之可能性,蔡宜方建議,適量補充流失的電解質與水分,以及可能缺乏的營養素,能幫助身體轉化能量,例如:維生素B群、輔酶Q10、左旋肉鹼等。

一直想睡覺的困擾,讓人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專家提醒,即使是發生在假日白天,也不宜想睡就睡,影響了晚上的睡眠品質。白天作息盡量秉持「活動比休養更重要」原則,不要覺得累就整天躺床,只會越睡越累,造成惡性循環。營養上也調整好,即能好好地改善一直想睡覺的問題。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馬光中醫診所.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良鴻中醫師.郭大維中醫師.余雅雯中醫師.邱穎琳中醫師.黃獻銘中醫師.羅可雯中醫師.謝炳賢醫師.楊聰財醫師.周伯翰醫師.張瑜芹醫師.陳家宏醫師.程涵宇營養師.蔡宜方營養師.李立慈營養師.呂孟凡營養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國泰醫院.亞東醫院.台北榮總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