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九月份 門診時間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2006-05-29 19:12    「熄燈號罷工」銀髮族的隱痛─睡眠障礙!
文/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 楊聰財醫師
 
隨著老人人口的上升,老人問題日益嚴重,在門診除了看到退化性的疾病外,失眠是最表徵的問題,從近期接獲多起老人失眠的病例中,主訴者多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家,而老人家失眠的原因除了慢性疾病以外,還有很多是因為〝煩這個,煩那個〞所造成,換句話說,因為銀髮族失去生活重心,精神無所寄託,心理多了許多空間,所以上了年紀的人培養心靈寄託是有必要的。
 
一般而言,老人家主訴失眠的原因除了生理上的病痛以外,大部分是心理上的問題,如:喪偶後心情調適不良、兒女不在身邊寂寞難耐,甚至因為憂慮子女經濟狀況不佳無法照顧自己而失眠,可見現代老人家無所不煩,也因社會壓力導致極大的不安全感,心理壓力表現於身體上,便會出現心頭緊、頭暈、感覺疲累、腰酸背痛、胸悶、食慾不振、睡眠品質不佳或不易入睡等症狀。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量減少,身體代謝率降低,所需睡眠也較少,這是自然現象,老人家若能有此一認知,就不會過份憂慮。
 
二十世紀末的現代人平均每天睡眠七個半小時或更少,睡得多而淺不如睡得少而實在,如果您偶爾會失眠,以下幾個促進睡眠的方法提供您參考:
 
 一、白天不要在床上逗留太久以免晚上睡不著。
 二、放輕鬆靜待睡神招喚,擔心睡不好只會〝用腦過度〞使自己
   更難入眠。
 三、睡前不要從事太用腦力的活動或念念不忘白天的工作。
 四、睡前適時運動或泡熱水澡也有助眠效果。
 五、如果午睡對您的夜眠沒有好處,那就儘早改變午睡的習慣。
 六、如果真的睡不著,不妨起來動動身體再回去睡。
 
相較於其他年齡,銀髮族有比較高比例的「睡眠障礙」,而這也是筆者在門診中最常遇到的主訴之一。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年人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四十二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苦惱,但同時也發現,大多數的銀髮族並未積極求醫或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療。
 
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是多樣性的,臨床上必須針對可能的病因仔細進行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而不是僅僅給予鎮定安眠劑就可以一勞永逸。
 
要談銀髮族的睡眠障礙,首先就必須先瞭解人的正常睡眠:人的睡眠依腦波及其他生理變化,可分為動眼期及非動眼期;非動眼期又可分為淺睡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和深睡期(第三期及第四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總睡眠時數及深睡期會隨之減少,而睡眠中斷的頻率卻隨之增加,有些老年人的睡眠週期也會提早,因而常有吃完晚餐就想就寢,且天未亮就起床的現象。這些睡眠型態的改變會影響睡眠的質與量以及日間的生活。
 
醫學上,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一、老年人容易因慢性的疾病影響睡眠,最常見的型態為失眠。身體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炎、夜間頻尿或伴隨疾病的疼痛都是失眠的主要原因;而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亦常有睡眠的障礙;具有提神、興奮的藥物如果在晚餐或睡前服用更容易影響睡眠;酒精的使用或許開始有幫助入睡的作用,但長期服用後,卻會改變睡眠結構,最常見的是容易早醒且有宿醉的情形。
 
二、有些老年人會有容易打鼾、睡眠時會有短暫呼吸中止的現象,因而白天會容易感到疲勞、嗜睡、打哈欠等精神不濟的情形,醫學上稱作〝睡眠中止症候群〞,其發生原因可能係因為上呼吸道某部分較狹窄、或因為腦部的睡眠中樞退化而造成。
 
三、腦部的一些神經核、神經傳導物質及荷爾蒙─如褪黑色素是生理時鐘中樞的主要成員,而人的生理時鐘則配合著外界環境的光、暗及日常的作息,規則的控制睡眠及清醒的週期。當腦部退化或損壞,如失智症或中風,則生理時鐘變成不規則、或無法配合外界每日二十四小時的週期,此時睡眠週期就產生混亂,可能會有白天睡覺、晚上清醒的情形,或每天睡眠清醒的時間不規律,生活作息和社交活動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四、有些銀髮族並沒有情緒障礙或其他身體疾病,且未服用任何藥物,但仍然有睡眠障礙的困擾,這可能是因為社交生活減少、工作所需的體力消耗減少所導致;而這樣的睡眠障礙也會使得老年人在日間覺得疲勞、甚至有頭痛、肌肉酸痛等不適。
 
綜上所述,那末該如何來改善並治療銀髮族的「睡眠障礙」?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包括固定的日間活動、就寢時間、臥室適當的通風、溫度﹝25℃﹞及周遭噪音的消除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只對睡眠有幫忙,亦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而且它是自助且無副作用的方法。
 
其次,身體、精神疾病或藥物服用是睡眠障礙發生的主因,因此治療這些疾病或選擇較不影響睡眠的藥物則可以改善睡眠:如疼痛處理、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治療及避免酒精的使用等。
 
第三,藥物治療建議可以選擇安眠藥、抗憂鬱劑等:安眠藥可以改善睡眠的質與量,傳統的安眠藥讓人有容易成癮、影響認知功能及白天精神不濟等副作用的印象,如果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服用則更容易有此副作用;然而新一代的安眠藥則明顯減少以上的副作用。因此,如果在以上的處理方法效果不佳時,在醫師的指示下,短暫服用安眠藥仍為較佳的選擇。
 
有些抗憂鬱劑也有安眠的效果。抗憂鬱劑的優點為同時可以有改善情緒的效果,甚至對一些疼痛的處理也有幫忙。坊間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且有安眠效果的藥物,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其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及品管,建議仍需經醫師指示謹慎使用。
 
現代醫療的發展、進步已經可以對銀髮族的睡眠障礙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如果您發現周遭的親朋好友、長輩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是避諱求醫,應該儘速求診,讓熄燈號早日停止罷工。您家中有銀髮族嗎?倘若家中有失眠的銀髮族,記得!不要自行購買成藥或喝酒協助睡眠,非但花錢又容易使失眠的問題慢性化,如果失眠狀況嚴重,可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評估診療。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more
2006-05-29 19:11    遠離危險情人
康健雜誌 73期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愛情人人憧憬,卻也會傷人,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如何遠離危險情人?
今年情殺案件不斷,而且都是孔武有力的男性殺了想要離去的女友。
這些男性行兇的理由都是:「我愛你,我不能沒有你。」或是「她要分手,就讓她早點走。」、「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這些新聞和可怕的話聽多了,真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女性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例不是最近才有,婦女新知基金會在2001年的「分手暴力調查報告」早已發現,台灣每個月平均有三起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件,受害女性遠多於男性,高達八成。
「這份調查報告揭露了分手暴力在台灣社會的普遍性,」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研究發展部主任王君琳說。她觀察每天的性別剪報,發現情殺事件在這三年來並沒有減少,只是最近這幾個事件特別突出,引起注意。
分手暴力一直存在兩性之間,輕則口頭威脅、摑掌毆打、拍裸照或錄影帶,重則性侵害或虐待,發揮到極致則是殺害致死。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男性行兇施暴?女性能在事前辨認、防範於未然嗎?分手時怎麼處理最安全?
男人真的比較暴力?
也許,這和男性習慣用力氣來發洩情緒有關。但這背後有許多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人格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男性無形的影響。
從體質來看,「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應該是最大的原因,」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解釋。睪固酮可以使男性積極有活力,但也會讓男性更有侵略性。相較於女性,男性更容易用力氣來發洩情緒,運動打球都是好方法,但如果發洩在人的身上,就會造成傷害。
假如,再碰上情緒不穩定、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是性格違常的人,情況會更糟。因為他們容易將分手歸因於對方的錯,再加上他們不擅於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使用暴力的機會也就更大。
還有,社會上某些不成文的價值觀與文化,也間接鼓勵了男性使用暴力。
比如說,為了要有男性氣概,男生不可以隨便示弱或流淚,其實是在強迫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能自然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他們真的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也不會表達情感。再加上電視、電影經常上演,男人用暴力抒發情緒的劇情,讓他們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方法,王君琳觀察。
此外,男性也容易把太太或女友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在分手時格外痛苦憤怒,「既然是我的財產,怎麼能說離就離,」也處理過許多家暴和分手暴力的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姚淑文形容,在他們的心裏只有憤怒,像「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的話語,就是在強力捍衛男人的自尊與面子,為了這虛幻的尊嚴,犧牲彼此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幸地,目前法律對分手暴力保護不多。
台灣在1998年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其中最特別的是「保護令」,它能保護受虐者免於生命安全的威脅。但只適用於家庭成員,以及有長期同居關係的伴侶。對情侶間的分手暴力,愛莫能助。
情侶間如果發生了傷害殺人,只適用刑法中的傷害罪與致死罪,並沒有特別加重刑罰或處理,性別人權協會法律顧問王如玄解釋。
她認為,「加重刑罰的效果並不大」,因為要下手前,已想不了那麼多,多是不惜代價,想同歸於盡,但也就是這種玉石俱焚的心態,讓女人覺得恐怖,倍受驚嚇與折磨。
防範於未然──慎選情人與關係
因此,與其到分手時擔心受怕,受到傷害,還不如在墜入情網前,慎選情人。
「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鍾素英建議,「要學會辨認什麼樣的人安全?什麼樣的人不安全?」別和危險的人談戀愛。
例如,可仔細評估:對方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或求學生活(如果還在學)?對未來是否有規劃?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是否關心在意?和家人朋友的關係好不好?他的生活是否很封閉?他是否尊重生命(會不會虐待小動物或小孩)?對女性是否尊重(會不會貶抑、甚至口出穢言)?是否有物質濫用的情況(酒精或毒品)?
「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去觀察他,」身為男性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這麼建議,他甚至舉例,以前人找女婿,會請他們打麻將是有幾分道理,因為可從牌桌細細觀察一個人,看他面對壓力、決定與人際關係的反應。
情緒不穩定、人格不夠成熟或有性格違常的人,通常會在生活細節或應對進退中表現出來。
即使墜入愛河,也應該持續留意與觀察。
「因為,暴力不會憑空出現,」美國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諾愛爾.尼爾森博士在《遠離危險關係──愛情的七大警訊》一書中也說,許多家庭暴力或分手暴力都有某些共通點,這些特性會在關係發展之初,通常是三個月之內會出現。
比如說,愛情開始於旋風般激烈的追求,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因為過度瘋狂的追求與奉承討好,可能都潛藏危機,代表對方想不擇手段,快速達到目的,代表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感受與隱私,在日後都可能成為施暴者。
再如,交往沒多久,就對另一方提出許多要求或限制。像是不能和其他異性見面,什麼時候應該跟他通電話報備,把另一半當做是他的財產、所有物。還有其他幾個特性也要特別注意(見「危險愛情的七大警訊」)。
想分手,如何說再見?
如果,真碰到以上所描述的關係或情人,想分手,得格外小心,因為他們容易施暴,在分手時發生意外。
「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疏遠,而不是提分手,」也看過許多臨床案例的鐘素英建議。因為在口頭上提出分手,對他們就是最大的威脅與刺激,因他們已將另一半視為財產、附屬品,說什麼也不能分開。如果情況還惡化到要談判,無異是把自己推到最危險的情況。
溫和地告訴對方,老闆要求加班,或是父母生病了不得不回家陪伴,慢慢減少見面的次數與機會,但一定要用和對方無關的理由,別指責或批評他,免得激怒對方,讓他起而攻擊。當對方起疑或感覺不舒服時,也要適時安撫,適度的見面。
這對想分手的女性的確是很大的折磨,沒辦法立刻分手。但鍾素英解釋,慢慢淡出這不合適的關係,對自己還是最安全的,保證自己、甚至家人不會受到無可挽回的傷害。
此外,女性在分手時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一旦萌生去意,當然會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愛意,但別表現得太明顯,更別在他面前,和別人打情罵俏,讓他心生醋意,引發殺機。
碰到分手危機時,當然得對外求援,但千萬別找太熱心的人來幫忙或出頭,特別是新男友,因為那只會激怒他,讓事情更糟。求助專家,像心理衛生機構中的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都比較能得到冷靜可行、專業的協助。
除了掌握上述要點,還有一個分手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糟(例如吃胖變醜邋遢),條件變得很差(如辭職沒有收入),讓對方倒盡胃口,最後決定自己離去,」鐘素英考慮許久,決定把這個好方法說出來,讓許多受盡威脅的女性能順利脫身。
因為有暴力傾向的男性通常很現實,當對方沒有利用價值,無法滿足他某些需求時,會打退堂鼓,主動求去,此時也不再有自尊受損的問題,他只會攻擊比自己好、得不到的女性。但分手後,也別立刻好起來,而是要慢慢來,別讓他起疑。
談戀愛是學習智慧的過程,但怎麼「安全進、安全出」反而變成現在最重要的課題,向來天真浪漫、憧憬愛情的人,需要認清事實。
  ....more
2006-05-29 19:10    看精神科5年增54%
憂鬱症將成健康第二號殺手
 
【沈能元╱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昨公布二○○四年健保西醫門診人次發現,與一九九九年相比,精神疾患就醫人次成長達五成四。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都會民眾,生活空間狹隘,而民眾對精神疾病認知及就醫意願增加,都是精神科門診激增的原因。
現代病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室主任黃琡雲昨表示,依衛生署出版的《2004年台灣地區全民健保醫療統計年報》顯示,二○○四年北市民眾西醫門診每天平均達十萬人次,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感覺器官疾病分居前三名、約佔總就醫人次的五成。
但精神疾病、內分泌營養及新陳代謝、循環系統疾病成長率最高,五年來分別成長五成四、三成九和二成六。
孩童也煩惱人際關係
去年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藝人倪敏然憂鬱症發作自殺,顯示精神疾病已是現代人的健康殺手。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二○一二年,憂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他近三年門診也發現,憂鬱症患者約增加三成,而就醫者增加應與民眾認知提升有關。
台安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許正典也說,近年門診中精神疾患約增加一成,不僅成人有憂鬱症問題,孩童的情緒障礙與注意力不集中也增加約三成,現代社會複雜,孩子不僅面對課業,甚至還有家庭、人際關係等問題。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副教授張景然分析,精神疾患就醫增加應與媒體大肆報導有關,讓民眾不再忌諱就醫。他認為,都會民眾生活空間小、壓力大,精神疾患較非都會地區普及率高,並建議可多至戶外走走,每周爬山、騎單車等紓解壓力。
內分泌及營養病號增
另外,內分泌、營養及新陳代謝疾病與循環系統疾病也都有增加趨勢,台北榮總家醫部主治醫師陳亮恭說,這應與國內人口老化,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標準下修有關,也是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必經趨勢。
  ....more
2006-05-29 19:10    精神用藥年花133億
憂鬱台灣 1天得吞21萬顆安眠藥
 
【陳柏因╱台北報導】中央健保局昨天公布二○○四年十大用藥排行榜,結果心血管疾病用藥仍然高居第一名;另外,精神科用藥也花了一百三十三億元,排名第三,可見台灣人有夠鬱卒,其中光是最常用的安眠藥就有八點三億元,且平均一天就吞下二十一萬顆健保安眠藥才能入睡。
健保排名
健保局表示,屬於精神科用藥的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給付金額由前年的一百一十四億元成長到一百三十三億元,成長幅度達一成六,其中以最常用的使蒂諾斯類的安眠藥一年給付達八點三億元最多,每顆賣十一元,一天就有二十一萬顆被國人吞下肚;而百憂解類的抗憂鬱劑,一年給付總金額達二點三億元,以一顆十八元計算,一天消耗量也達三萬顆。
 
藥費一年花940億元
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昨表示,估計國內符合抗憂鬱藥適應症的病患應有百分之十以上的盛行率,且根據國外的研究,凡是工業化程度愈高的國家,失眠、憂鬱症盛行率都較高,而東方民族多強調打拼、且工時長,也是可能的不利原因,但實際數字仍待研究。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喬琪則表示,國內非精神科醫師也能開立安眠藥或是抗憂鬱藥,許多病患可能未確診而濫用安眠藥。
健保局曾分析,精神科用藥成長快速,主要原因是病患人數增加,其次才是用藥劑量加重、新藥價高等因素導致。另外,據藥廠統計,國內抗憂鬱藥物年銷售金額平均成長率約百分之五,光是去年抗憂鬱藥物就花費近二十億元,比四年前多五億元。
另外,根據健保局統計,二○○四年藥品給付金額共花掉九百四十億元,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八,高於健保總額每年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的成長率,藥界從健保獲得的給付遠比醫界有利。
 
癌症藥成長二成一
其中,心血管用藥一年用掉二百一十億元排行第一,等於每一百元的健保支出,就有五元買心血管藥。而前十大類藥物中,以癌症用藥成長率達二成一最高,這與癌症人數增多、引進新藥等有關。
  ....more
2006-05-29 19:09    慢性病領備藥 春節前增3成
醫籲勿停藥 有不適應速就醫
 
【甯瑋瑜╱台北報導】不少慢性病患趕在農曆年前最後一周到醫院「辦年貨」,各醫療院所門診備藥民眾增加2到3成。醫師提醒慢性病患,過年用藥不能放假,年假期間除應維持正常作息、勿暴飲暴食外,病情若出狀況,也不要忌諱「帶晦氣」,必要時仍應掛急診。
輕忽不得
近日來各醫療院所浮現領藥潮,各院評估,心血管疾病、氣喘兒、精神病患等病號最多。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說,許多家長要帶氣喘兒返鄉、出遠門,門診中也花較長的時間討論長假所需藥量與注意事項。
氣喘兒備兩藥一計
黃璟隆說,氣喘兒一定要備有「兩藥一計」,即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與救急用的口服類固醇,並早晚以「尖峰呼氣流速器」評估肺功能。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提醒,若要遠行或到親戚家住,氣喘兒應帶著自己的防蟎被,或請親戚先把被子拿去曬,以免居住當晚就因吸入大量塵蟎而氣喘發作。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說,每年農曆年都有不少心血管患者因停藥而使疾病復發。有的是藥量不足、有的過年打牌致生活作息改變忘了吃、還有人認為過年吃藥「觸霉頭」,不但停藥、出現症狀還堅持不就醫;加上過年天冷,血管收縮,使血壓偏高,病患易出現頭痛、心臟悶痛症狀,無法過個好年。
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昨說︰「容易睡不好、憂鬱症、慢性精神疾病及容易煩躁者,都應在年前回診拿藥。」高雄義守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林立人說,平時有慢性消化性潰瘍者也應備藥,以免過年大魚大肉,引發消化道出血。
飲食避免過鹹過油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亦仁提醒民眾,負責年菜與過年零嘴的家人,應該避免過鹹、過油,以免增加心血管患者的負荷。醫師呼籲,過年期間若出現不適,勿諱疾忌醫,除夕到初二,一般醫院仍開放急診,初三、初四後多數醫院都恢復門診,病情有變化,仍應就醫。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