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11月份門診異動  ◆113年十月門診時間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 【情感性疾病】
2006-04-25 22:28    憂鬱有4成來自遺傳
 據統計,四成憂鬱症患者有遺傳傾向;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學博士,近年來便蒐集了十個沈溺哀愁、難以自拔的憂鬱症家族,其中一個家族三代有八人曾輕生、四人自殺身亡,猶如被自殺魔咒附身般。
 
 楊聰財表示,這個憂鬱症家族從一名三十歲未婚女性開始,患者曾多次想服藥自殺,對人生充滿無助、無望,進一步詢問其家族史,竟發現患者的表哥、表姊、媽媽、兩個舅舅及一個阿姨、姨婆都曾輕生;而自殺身亡者全在三、四十歲了結生命。
 
 憂鬱症家族除遺傳傾向外,家屬間可能相互學習、感染負面情緒,先天體質加上後天因素,使家族成員成為憂鬱症高危險群。像這名患者即表示,她媽媽也有求完美、挫折忍受度低、負面思考等特質,經醫師建議,母女兩人均已接受治療,且症狀明顯改善。而臨床研究也發現,夫妻身處相同環境,情緒易相互感染,也容易先後罹病。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劉秋平指出,根據研究,父母中若有一人罹患憂鬱症,子女罹病機率高達二成;楊聰財表示,目前已知與憂鬱症相關的基因位於第六對染色體上,但確切的基因仍待研究,他考慮對十個憂鬱症家族進行基因研究。
 
 楊聰財指出,有憂鬱症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應定期做心靈健檢,以市面上容易取得的憂鬱量表,檢測自己的情緒,若有憂鬱症狀立即就醫,勿讓憂鬱成為傳家物,儘速終止家族中的自殺魔咒。
 
 此外,一般人不足掛齒的小事,常可能讓憂鬱症患者耿耿於懷,曾有一名患者到便利商店購物時,店員擺臉色,他將其解讀為自己長得醜、不受歡迎,因而傷心掛懷。顯示患者除藥物治療外,也須學習正面思考,學會平衡情緒。 ....more
2006-04-25 18:29    躁鬱症患者需要持續治療與關懷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雜誌
諮詢醫師/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聰財醫師

 
 媽媽將小孩從高樓摔死、父親手掐稚弱子女、女教練殺死學生……,這些接二連三發生的精神病案例事件,令人感到心痛和遺憾,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悲劇一再上演?面對精神病患,大家其實應該有正確的認知和警覺,精神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旁人不了解它、忽略它,甚至因為諱疾忌醫才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尤其是躁鬱症,必須在症狀出現時給予藥物治療,才能防止病情惡化,一旦延誤治療時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躁、鬱交替出現
 
 「躁鬱症」在精神疾病當中是屬於情緒調節出現障礙的疾病,可稱之為「情感性疾病」或「雙極性疾病」,不過仍以「躁鬱症」最為貼切。病患多在2、30歲開始發病,通常以「躁」及「鬱」症交替出現,而且以鬱症先出現為多。有些人長時間處在憂鬱的情緒中,旁人可能不覺奇怪,等到突然進到躁期才讓人訝異,而有些異常的情緒變化,讓人誤以為是受到某些打擊後出現的正常現象,而不去關心及處理。其實一旦有所懷疑,最好還是由醫生診斷是否屬於正常的鬱症。
 
 萬芳醫院精神科鄧惠文醫師指出,躁期時會有持續一週以上的精神亢奮,主要有三種表現:
 
自我膨脹,愛管閒事又愛給意見
 
喜歡與人親近,隨便找個陌生人就能聊上一整天
 
由於自我膨脹的關係,行為比較衝動,如旁人稱讚他穿紅色衣服很好看,他會立刻將所有衣服換成紅色。
 
春天發作機率偏高
 
「昨天明明亢奮的很,今天卻憂鬱到想死!」這就是躁與鬱反覆出現的典型寫照。古書中稱此症為「桃花瘋」,當桃花舞春風的時節,病患情緒較不穩定,所以春天時躁鬱症比較容易發作,對照科學上的觀察,古人對躁鬱症的描述是相當貼切的。
 
一些社會新聞中不難發現躁鬱症患者常有異常的行為,最常見就是刷卡不眨眼的女性患者,或在外打架鬧事、傷害自己的小孩,甚至國外有更嚴重的案例,就是患者幻想自己能飛,於是帶著小孩一起跳樓。
 
鄧惠文醫師強調,躁鬱症若不持續治療,身心方面都會出現嚴重問題,包括容易與人衝突、容易感染疾病(因為內分泌失調加上自我管理能力受限)、人際關係變差,通常經過幾次的發病,旁人就會當他是瘋子、神經病!
 
正常時幾乎都在收拾爛攤子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指出,躁鬱症會有週期性發作,通常3~6個月之後會平息,但若在此期間未加以治療,發作期過後往往需為發作期間所闖的禍付出極大代價,例如發作期瘋狂刷卡欠下龐大卡費,或有些病患在躁期時自覺超有能力而與人發生嚴重衝突,甚至財務不佳卻因一時衝動付了訂金買了大房子,太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唯有好好接受治療才能避免麻煩和悲劇發生。
 
躁鬱症患者若能持續性用藥,有2/3可維持在滿意程度,也就是可以過正常的生活;有1/3吃藥後可能還是會反復發作。
 
以藥物治療才是根本之道,警覺發病前兆,親友應以同理心對待,注意產後是否有發病徵兆,躁鬱症與遺傳大有關聯,家人應警覺,不讓幼小孩童成為受害者!
 
平時我們就要多注意周遭或親朋好友是否已陷入這樣的困境,如果能多加留意,多觀察並提高警覺,或許就能拯救許多無辜的小生命。
  ....more
2006-04-25 18:13    男人愛ㄍ一ㄥ 憂鬱症也容易上身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作者/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

 
 過去憂鬱症經常被視為女性化的疾病,認為女性比較敏感,容易得憂鬱症。不過,近年來醫院精神科門診出現愈來愈多的男性患者,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男性有憂鬱傾向,顯示憂鬱症絕不是女人的專利,男性朋友千萬別輕忽!
 
 許多男人因為受到傳統價值束縛,從小被要求堅毅、強壯,扛起家庭責任,成就取向也很高,總希望能扮演保護者的角色。當遇到挫折或不順利時,只能藉由喝酒、藥物來轉移注意力。其實,當情緒悶燒到一定程度,就會找一個出口來流洩,在生理上常見的就是消化性潰瘍、心臟血管疾病及腸躁症,至於心理就是憂鬱症。男人多半一直撐,即使身體發出警訊,胸悶、胃痛、失眠,也視若無睹,深怕被當成弱者、懦夫,有損顏面撐到不行時,再以極端方式爆發出來。
 
 男人為何會得憂鬱症?其實發病原因跟女性沒有什麼不同,在精神醫學上認為是因為受到生物(體質)、心理(個性)及社會(環境)等三個因素交互作用而產生。另外醫學界大都認為憂鬱症真正病因可能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尤其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失衡,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全與退化、腦部受損、細胞自殺機制啟動過早、長期用藥、基因遺傳、壓力荷爾蒙作祟等等有關。
 
 男性憂鬱症除了受本身性格及體質影響外,外在挫折及壓力是重要因素,像失業、經濟受挫、中年危機、空巢期、未妥善規畫退休生活、失落感,再加上逞強、壓抑等,都容易讓男人罹患憂鬱症。當憂鬱沮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且經年累月讓內心充滿悲情絕望,找不到出路時,自殺就會成為唯一的出口。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男性自殺個案中,9成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7成有憂鬱症(尤其嚴重憂鬱症),有15%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當男人得到憂鬱症時,該如何去觀察及協助呢?建議可從以下幾點來做: 
▓暗中觀察:睡眠不良及食慾改變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一般憂鬱症患者容易有失眠、體重下降的問題,如果接著出現注意力與思考能力減退、情緒變得急躁不穩、很多以前喜歡的事現在都提不起勁、莫名發呆等狀況都是觀察的重點。 
 
▓隨意放置簡易量表或宣傳單張:通常憂鬱症患者無法接受別人直指他有憂鬱症,因此在屋內放些衛教傳單、憂鬱症書籍或自填量表在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誘導他自動接觸效果會比較好。 
 
▓從改善失眠切入治療:人們較能接受自己有失眠問題,勸服男人就診不妨從治療睡眠障礙切入,至少他願意上醫院,獲得初步診療。 
 
▓親密關係是最好的醫療:伴侶、家人的親密支持是男性憂鬱症患者最好的醫療,平常多給予關心、體諒及支持,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持續關心,有助於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more
2006-04-25 11:55    憂鬱症可能引發自殺家族
 在臨床中曾有過所謂的「憂鬱症自殺家族」,主要是憂鬱症確實會有厭世的想法,尤其現今社會壓力或者其他因素都可能誘發憂鬱症的發作,除找出病因之外,更應找到專科醫師儘早治療,親人應多加照料關懷,自然能降低不幸事件的發生。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這個「自殺家族」共八位成員自殺過,包括自己的表姊、媽媽那邊的阿姨、姨婆、舅舅等,直到這名同樣有強烈自殺傾向女病患向他求助後,才知道原來是患有憂鬱症。
 
 據女病患表示,她經常有自殺的念頭,多到自己都忘了有多少次,自己家族則有八人自殺,第一代因資訊缺乏沒有治療,姨婆喝農藥自殺,第二代接受民俗療法未果,舅舅跳樓,她是在老師的建議下才到醫院就醫的。
 
 楊聰財指出,自殺與憂鬱症都有家族遺傳的關連性,而憂鬱症自殺成功率約為15%到20%。因為體質有遺傳性,自殺的意念會隨著遺傳下去,因此才會產生所謂的有憂鬱自殺遺傳傾向的家族。面對這種特殊個案必須由專業醫療人員介入,展開家庭衛教,定期做憂鬱症量表評估,才能化解這種外界誤認為「遭詛咒」的不幸。
 
 憂鬱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情緒起伏很大,有時會情緒非常激動,容易動怒,也由於現代人對於憂鬱症有所認識,病患的親友會警覺,因此病患有年輕化或者增加的趨勢。
 
 憂鬱症的成因有二種,就是內因性和外因性,內因性是由於個人體質因素所造成,這種內因性憂鬱症只要服藥治療,效果非常好,且不斷有新藥推出,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至於外因性的憂鬱症則是因為外在的環境壓力所引起,包括工作、婚姻、課業、事業或者是身體慢性疾病等都可能會憂鬱症傾向,若未加治療,可能會加重情。 ....more
2006-04-25 10:55    男人也會得到憂鬱症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憂鬱症經常被視為女性化疾病,其實有不少男人受憂鬱所困,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還記得電影《老大靠邊閃》劇中那位罹患憂鬱症的黑道老大嗎?在第二集中,黑道老大為了逃出監獄,故意裝瘋賣傻,試圖要心理醫師把他帶出來,沒想到心理醫師因為喪父,竟也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常被貼為屬於女性疾病,現實生活中,其實有不少男性有憂鬱傾向,甚至憂鬱症,卻經常受到忽略。
 
 雖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女性憂鬱症者約為男性的兩倍,卻已有不少精神醫學專家分析,或許女性患者真的比男性多,但也可能是男人不願承認、出面求助,導致檯面上的數字較少。
 
 研究男人憂鬱症多年,家庭治療師李爾在美國心理學會(APA)年會中提出,大約近7成男人未被診斷出來,「男人慣以其他行為掩飾,」李爾稱之為「隱藏式憂鬱症」。
 
 尤其台灣男人,注重面子,將精神科視為軟弱、羞恥的象徵,隱藏式憂鬱症的男人可能不少。
 
非典型憂鬱症狀
 
 退縮、孤立、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失去興趣,是我們熟知的典型憂鬱症狀。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發現,有些男人並非以「綿羊型」退縮症狀呈現,而是「豺狼虎豹型」。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林為文觀察,男性憂鬱症和女性最大不同在於,男人非常容易生氣,經常以酒精、藥物濫用掩蓋憂鬱情緒,「很多男性都是因為酗酒被帶來。」
 
 除了易怒、酗酒、藥癮之外,有的人會以工作狂、一點小刺激就抓狂、摔東西、狂賭、衝動行為像是開快車,這些狀似男子氣概的症狀表現,反而使自己、家人或家庭醫師,受到矇蔽。更有甚者,許多家暴問題也與憂鬱症掛勾,潛在患者隱藏在社會各角落。
 
 30多歲的謝恭銘從事美術設計,三年多前感情受創,心情嚴重低落。他不言不語獨自埋首工作,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直到有天起床看鏡子,才發現自己面無表情,好幾個星期都沒有笑過了,這才明瞭,想藉工作找情緒出口,根本無效。最後求助精神科,服用抗憂鬱藥物穩定情緒。
相較於女性較願意透過姊妹淘聊天訴苦解鬱,男人不太往內看待情緒變化,即使聚眾聊天,話題多與工作、政治、國家大事有關。累積久了,情緒堆在心底,形同「悶燒鍋效應」。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憂心指出,情緒悶燒到一定程度,得找出口流洩,「可能找生理,也可能從心理。」生理出口,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心臟血管疾病,至於心理,即憂鬱症。男人多半一直撐,撐到不行,再以極端方式爆發出來。
 
 曾經有位個案,45歲,形象佳,好丈夫、好爸爸,全家人的開心果。有段時間家人發現他變得不愛搞笑,不太說話,有失眠現象,以為他得了重感冒,不以為意。直到一次喝了酒,情緒失控,大呼小叫說自己好累,好辛苦,想死,問窗戶在哪,用頭去撞牆、咬舌頭,自殺企圖相當強烈,被緊急送來醫院,最後住進精神病房。家屬們十分訝異過去的好男人怎麼變成這樣,心理上無法接受。
 
 經過診斷治療,抽絲剝繭,治療的醫生逐漸掌握病因,「他平常有苦不說,自認是一家之主,應該頂住這片天。」沒想到會錢被倒、債務糾紛連環扣,情況日漸惡化,無助又不敢求助,不想家人擔憂,只好往內壓抑,本想藉喝酒紓解,卻愁上加愁,最後如火山般爆發。
 
 男人受傳統價值束縛,被要求堅毅、強壯,扛起社會家庭責任,成就取向很高,總希望扮演保護者角色。
 
 別說找人傾吐了,即使身體發出警訊,胸悶、胃痛、失眠,也視若無睹,深怕被當成弱者、懦夫,有損顏面。擔任銀行經理的陳海華曾經連續失眠一個月,他寧可租一堆光碟片,看到天破曉,眼睛累了,才小睡片刻,上班,也不肯正視自己的問題,弔詭的是,他卻勤於陪妻子上精神科治療憂鬱症。
 
男人為何會得憂鬱症?
 
 精神醫學有個三角模型,解釋致病機轉與治療模式:生物(體質)─心理(個性)─社會(環境)(bio-psycho-social),彼此交互作用。
目前醫學界關於憂鬱症真正病因仍存有許多假說: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尤其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失衡,腦神經細胞發育不全與退化、腦部受損、細胞自殺機制啟動過早、長期用藥、基因遺傳、壓力荷爾蒙作祟等等。
 「憂鬱症真正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男性比較常見的,多半有個外在挫折,」林為文從社會環境因素解釋。失業、經濟受挫、中年危機、空巢期、未妥善規劃退休生活、失落感,再加上逞強、壓抑使然,男人極易否認得到這種「不光榮的疾病」,能撐就撐。
 
 林為文昔日同學,長期失眠、脾氣不穩,輾轉得知林為文在三總精神科之後,在太太強力督促下前往求診。一診斷,果然是憂鬱症,症狀竟已長達十年之久。更難以置信的,他拿了藥回去,光考慮要不要吃藥,又是一陣猶豫。
 
 當憂鬱沮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經年累月,內心充滿悲情絕望,找不到出路,自殺儼然成了唯一出口。
 
 去年,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男性自殺名列第9(女性第10名),細分年齡,中年男性自殺排名第7,青壯年男性自殺則擠入第3名。
根據統計,自殺個案中,9成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7成有憂鬱症(尤其嚴重憂鬱症),有15%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哪些是男人憂鬱常見症狀?可以怎麼協助?
 
暗中觀察
睡眠和食慾是兩大指標。
失眠、體重下降、接著注意力與思考能力減退、情緒變得急躁不穩、以前喜歡的運動現在提不起勁、酗酒、藥物成癮,經常發呆,問想什麼都說沒有,不注意時又聽到他哀聲嘆氣,一注意到家人在看他,又不高興,都是觀察重點。
 
隨意放置簡易量表或宣傳單張
放衛教傳單、憂鬱症書籍或自填量表在憂鬱男人看得到的地方,誘導他自動接觸。平時聊天時透露一些「我聽說╳╳╳以前跟你的情況有點像,後來好像去看醫生,現在好了」。
 
從側面協助
當察覺身邊男人有憂鬱傾向,可運用科技,先以網路或電話問診,如果醫師研判有必要就診,再循循善誘就醫。
通常剛開始男人意願不強,家屬時間假如允許,設法拿他的健保卡跑一趟醫院掛初診,交代症狀,協助醫師蒐集資料。男人不太願意詳述病症,頂多交代失眠或身體疾病,家屬的敘述就變得很重要,最後「強押」男人到醫院時,比較快能進入治療核心。
 
從改善失眠切入治療
楊聰財醫師建議,人們較能接受自己有失眠問題,勸服男人就診不妨從治療睡眠障礙切入,至少他願意上醫院,獲得初步診療。
 
親密關係是最好的醫療
「伴侶、家人的親密支持是憂鬱男人最好的醫療,」哈佛醫學院教授波拉克對男人提出警告,證明男子氣概不需要靠高空跳傘或攀岩,試著對紅粉知己或親友訴說心事,避免讓自己捲入憂鬱風暴。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