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九月份 門診時間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2006-05-16 19:08    上網停不了 當心依賴一輩子

如果你喜歡上網,喜歡到不上網就渾身不對勁,可能是臨床上所稱之的「病態性強迫電腦使用者(Compulsive Computer User)。最近就有一名沉迷網路的男子,每天一定要上網十二小時,丟了工作也瀕臨離婚,卻仍積習難改。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指出,有一位四十七歲的中年男子,在電腦公司原本有不錯的職位,可是他每天要花十二小時上網,假日上網時間更達十八小時,有時和人聊天交友談情說愛,有時扮演駭客尋求成就感。
 
 沈迷在網路世界的結果是,這位男子無心工作,被炒魷魚三次,而且冷落妻兒,自己也睡不好精神差,他雖然有病識感,可是積習難改,沒有定期回診按時吃藥,所以情況也沒有多大改善。
 
 楊聰財說,有越來越多的「病態性強迫性電腦使用者」,花費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腦,滿腦子使用電腦(尤其是上網)的念頭,卻已達不能自制的強迫行為;像這名男子,自己也覺得不對勁要求醫,但是卻因為已經成癮,治療效果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國際研究顯示,B型性格異常的族群(邊緣型、社會型以及自戀型性格)最容易發生此強迫性行為,而強迫性電腦使用者普遍合併有其他的精神疾病,像是「強迫性購物症」就十分常見。
 
 楊聰財說,這些人對容易對色情網路、網路聊天室成癮,個性比較內向,以前沒有電腦時,傾向對色情書刊、電話成癮,網路的興起,他們沉醉的對象也轉移到網路世界裡。
 
 據國外的調查顯示,有5成2的人曾因使用電腦而有學校問題,更有4成3的人因過度使用電腦而失去工作,還有不少人合併有精神疾病。這份資料雖為國外學術界發表,國軍北投醫院也正在積極找尋300名每天上網4小時的患者,進行研究。
 
 楊聰財呼籲,民眾使用電腦,不應對虛擬世界有過多「幻想」,過度投入反而影響在人類世界中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功能。 ....more
2006-05-16 19:07    上網成癮 以漸進方式戒斷

 
網路越來越普及,造成資訊傳播快速,但同時也讓更多人對於上網成癮。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上網成癮者與購物狂、縱火狂、拔毛癖與病態性賭博同為精神疾病的一種,是介於「強迫症」與「衝動控制障礙」之間。上網成癮不僅造成身體傷害,更因為長時間面對電腦與虛擬世界,造成人際關係上的退縮。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上網成癮的定義為:心中有個想要上網的意念,而這個念頭不斷在腦海盤旋並持續加強,一直要到上網才會感到解脫。目前上網人口族群廣大,但若以年齡群來細分,最常見的上網成癮族群則是以國中、高中、與大學生為主,楊主任根據少年輔導委員會在2003年,以2203位12至18歲住在台北市的青少年所做的研究表示,這個年齡群有34.9%每周花3至9個小時在網路上,而花9個小時以上在網路上的,佔了33.6%,其中有3.5%為重度的上網成癮,即是無時無刻都想要上網。
 
測一測 網路成癮自我檢測
要知道自己是否上網成癮,可先做以下評量:
在過去3個月內,曾出現不上網就有不能適應的反應,同時符合以下ABC三點。
 
A.行為表現上,要以下9項中符合6項以上:
 
1.整天想著網路上的活動。
2.多次無法控制上網衝動。
3.需要更長的上網時間才能滿足。
4.戒斷症狀,包含幾天沒有上網會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焦躁不安或無
聊,並以想辦法上網來解除上述的痛苦。
5.使用網路的時間超過自己原先期待。
6.持續的想要將上網次數停止或減少,或有多次戒除上網而失敗的經驗。
7.耗費大量時間在網路活動上或離開網路上。
8.竭盡所能來獲得上網的機會。
9.即使知道上網已對自己造成生理或心理問題,仍持續上網。
 
B.生活功能受損:至少符合下列1項
 
1.反覆的網路使用,造成無法適當扮演正常生活當中的角色,例如學業無
法兼顧、家庭主婦無法持家務等。
2.對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3.因為網路使用而違反校規或法律。
 
C.自己知道網路成癮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其他精神疾患或躁鬱症所引起。
 
如評量為上網成癮患者,則需進一步就醫。
資料來源: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身心傷害 生理上學習效果差
長時間上網,會因為長期維持同一個動作,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尤其是青少年長時間使用網路,熬夜上網而睡眠不足,造成上課時的精神不佳。
 
無法與外界溝通 人際互動差
長期沈溺在網路虛擬世界中,並無與人面對面溝通,會讓人無法與現實世界溝通。上網成癮者在網路中得到滿足,但回到現實就無法適應而產生落差,上網時間越久,這樣的情況就會越惡化。
 
這樣做
 
找上網替代品
 
不要強迫愛上網的人立刻就戒除上網習慣,可以從日常作息來改善,例如在生活中建立可以取代上網的習慣,如運動、聽音樂、閱讀等,以這些活動來增加成就感與自信心。
 
漸進式戒斷
 
要戒斷上網的時間有快有慢,這是要依照個人的人格特質、周遭環境、家人與老師的支持來決定。楊聰財主任表示,臨床上治療上網成癮疾患,會先去了解他喜愛上網的原因,再依照起因,來進行治療。
 
家人要控管
1.不要將電腦放在臥室內,最好是放在公共空間,這樣可以控制上網時
間。
2.上網要有理由,以青少年來說,上網是要查課業資料、與同學討論功
課。
3.若要上網或玩線上遊戲,也要事先與家人約定好可以上網與玩線上遊戲
的時間。
 
醫師說
在學校 建立成就感
上網成癮不僅是青少年與家庭的問題,連學校師長也要一起加入治療,因青少年待在學校的時間佔了大部分,可與老師溝通,讓青少年在學校負起責任性工作,以建立成就感與自信心。 ....more
2006-05-16 19:06    人獸交可視為「戀獸症」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人獸交可視為「戀獸症」,是特殊性癖好之一,由於不易被察覺,被公開的不多,所以流行病學難統計。一名多重性偏差的警員,自從青春期開始,便患有戀獸症,每次回到台東鄉下老家,便喜歡對動物「霸王硬上弓」,包括牛、豬、雞都不放過,他也喜歡在公車上對女性「上下其手」,尤其愛摸大腿、摸臀,這些症狀持續長達10年,直到幾年前被發現後送警局才「東窗事發」。
 
這名有特殊性癖好的患者,目前還在獄中服刑,根據負責治療的新店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患者現年40歲,自從18歲青春期開始,就喜歡看A片,並模仿劇中人獸大戰情節,由於家住台東鄉下,所以隨處可見動物,每當慾望衝動來時,便會不自主的想與動物「做愛」,所以包括牛、豬、雞,他都曾經嘗試過,並感到異常興奮。
 
楊聰財表示,患者後來考上員警,仍然喜歡與動物「做愛」,也喜歡在公車上、火車上,趁人不備時,偷摸女性的大腿、臂部,有幾次被對方發現,以妨礙性自主提告訴,由於當時仍非公訴罪,他因警察身份與對方私下和解,而丟了員警職務,而後又因酗酒,症狀再發,於兩年前被送進獄中服刑,接受治療與輔導。
 
戀獸症也可視為性倒錯,多發生在男性身上,除了戀獸症包括暴露狂、戀童症、戀物癖、摩擦癖、偷窺、性虐待、被虐待狂等,也都是性倒錯的症狀,這些人異於一般人的做愛方式,或喜歡傷害對方達到興奮感;唯有戀獸症的對象是動物,所以不易被察覺。
 
楊聰財表示,多重性偏差的人,常會合併幾種症狀,像這一名患者便有戀獸症與摸臂、摸大腿的喜好,可以得到充份興奮感,其實患者心理非常自卑,沒有交過女友,也未結婚,患病是因為心理有障礙所致。
 
進行治療時,先以女性荷爾蒙降低其慾望,即針對性衝動給予藥物治療,再教導他學習察覺生理訊號,在不能傷害別人與自傷的情況下,以替代性方法即自慰處理,經過藥物控制,一般患者都可以有4至8成不等療效,可降低慾望與延緩衝動來時的感覺。
 
由於患者被判刑10年,已經服刑2年,經過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導,症狀已經有改善,但醫師認為還需要持續評估,多重性偏差不可能完全根治,唯有在藥物輔助下,需靠患者自行學習面對慾望衝動的替代解決方案,才能避免再犯。
 
  ....more
2006-05-16 19:05    一樣的困境,不一樣的態度

 
Q:
我一直有種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的恐懼,其實我現在的工作進行的還算順利,但是,我卻一直覺得這不會是常態,我去報考博士班,也準備出國轉念商科碩士,加強自己語言能力,但我很擔心會被淘汰或是失業,只是繼續深造勢必經濟收入就會停頓,曾經想過'不去想出國的事,好好安定下來,買部新車買個房子,可是總是會害怕,各種想法在腦中翻騰,但一事無成,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是不是憂鬱症復發,以前會為了父母分居的事心煩 現在則很討厭父親,很想逃離跟家人有任何牽扯......
 
 
A: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回答︰
 
在生活中以及臨床上,我接觸到不少容易有「負面思考」的人,像是上班族的患者常反映『醫師,我怕會失敗……』。但同樣是容易產生負面思考,經我細心觀察,發現因應負面思考的不同又有兩種不同型態的人:第一類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型,另一類為「自我耗損」型。前者常專注於利用「負面思考」來解決焦慮,善於規劃,並逐漸將規劃執行於實際步驟之中。在臨床上,這類型個案當他求助精神科醫師時,會配合他個別性給予一些「放鬆心情」的減焦藥物,常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故此類患者對精神科醫師依賴程度較低,且更能獲得正面功效。
 
第二類「自我耗損」型的人,則較專注於「負面思考」後的「負面情緒」之上,故可發現他們將大多數能量消耗在處理「負面情緒」;這些人常會焦慮、失眠、與鬱卒,進一步會談評估後,幾乎每一位個案其實潛藏在腦海中的暗流是一直「否定自己、深怕失敗」的憂鬱情緒。正因為他們將大部分的心靈能量用來安撫「糟糕的情緒」,試圖要找出「最完美」的應對方法,反而無法將這些重要的心力資源分配、投資在有意義的「規劃與執行」過程,因而極易掉入一再挫敗的惡性循環中。
 
這樣的反應,按照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自我耗損」型的人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外在人事物壓力時,自幼與環境互動下潛移默化養成的習慣性不良負面身心反應(我們稱之為性格),絕對會推波助瀾的造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俗稱內分泌)失調。這樣的個案,不僅要用適當的抗憂鬱劑、減焦藥、以及助眠藥調整身心體質,更需進行「思路革命」,建立具建設性的負面思考習慣。
 
大家都有壓力 
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身心壓力」已是你我所無法避免、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以我親身例子而言,我被再三催稿,但是手上要處理的事務眾多,這「完稿」何嘗不是一種壓力呢?在「怕做不好」的思維下,我會檢視自己:
 
我可以完成嗎?既然答應,就要想出「好方法及步驟,實際去執行」來完成。
1.何時有空來下筆?
 
2.我要和讀者分享什麼?
 
3.可以分成幾個段落?
 
掌握時間,按段落完成等等。
 
著名的心理學家潘那貝克博士也提出「建設性負面情緒」的觀念。他在一項實驗中顯示,讓悲觀性格的人用適合他們個性「建設性方式」去解決問題,比強迫他們採取樂觀性格者的思考方式更有效。在實驗中將悲觀性格的人分成三組,要求各組射飛鏢,並分別以三種方式進行暖身。
 
第一種方式是用別的事讓自己放輕鬆,根本不去想這件事;第二種因應方式相信自己會射的很好;第三種方式是想像自己會射的很差,然後思考各種因應之道。結果採取第三種方式的人表現最好,而採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第一種方式的人表現最差。故他們認為「負面思考」為能幫助人們為最壞的情況預作準備,反而有最好的成績。
 
正負調和,樂悲並容 
 
樂觀的人總認為「還有一小時可以使用」,悲觀的人總認為「只剩一小時可以使用」。但是過度樂觀的人,極易因為「誤以為能掌握一切」、「不切實際的樂觀」、以及「過於正面的自我評價」而常陰溝裡翻船。所以能適當的將悲觀態度轉為「有步驟性的未雨綢繆」,反常是邁向成功的務實態度與做法。
綜合上述,我有以下的建議:
 
過度樂觀不比建設性悲觀好;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挑戰,應該掌握:
第一:養成「建設性」的思考習性,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分析出壓力
源;
 
第二:控制環境及改變自己的想法態度
 
第三:多培養好習慣、生活規律、運動
 
察覺自己若是因情緒困擾,無法將自己心力專注於規劃步驟確實執行時,
應該找專家協助。按目前的研究顯示適當的藥物、搭配心理治療(讓負面想法發揮正面功能)是將自己脫胎換骨的好方法。願在新的日子裡,看到你在心靈成長上做了正確投資及調整!祝福你! ....more
2006-05-16 19:04    DIY減壓操 讓你輕鬆一下

文/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楊聰財醫師
 
 『當承受外界壓力超過負荷時,身心會出現種種不適症狀,面對壓力狂潮,不妨調整生活步調,說唱寫作,練習減壓操,把壓力煩惱拋諸腦後。』
 
 康仔是一位熱愛工作的電子貴族,目前職業令其享有其他工作所缺乏的挑戰和某種程度的獨立。他討厭那些不夠敬業的伙伴,喜歡與人比較、競爭,總想一口氣做完很多工作,超越別人,贏得掌聲。
 
 如此一來,常常無法定時進餐;經過數年的加班熬夜後,他發現有胃痛的毛病,常常使他在睡覺時痛醒,上班時也經常發作。腸胃科醫生檢查結果,是患了十二指腸潰瘍。經轉介精神科醫師評估,診斷為身心症並具有A型性格(自我要求高、愛競爭、嫉妒心強)。
 
 壓力的最佳定義應該是「精神與身體對變化的反應」。人們有不同的體質、人格與處世方法,因此對變化的反應也不同。身體對壓力的適應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初是在警戒階段下交感神經(應付壓力系統)的反應。第二個是抵抗的階段,身體已應付了部分壓力,若是持續下去,身體的抵抗功能必然十分緊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衰竭狀態,整個或一部份的身體已經放棄了抵禦的可能性。身體受影響的部分隨個人及壓力而不同。
 
 上述的消化性潰瘍是由接續競爭性的自我要求個性,不規則的工作時間使副交感神經保存能量系統沒有足夠的時間發揮作用,還有不正常的飲食習慣三方面壓力混合而成。想使副交感神經系統恢復腸胃的平衡狀態,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因此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需要安定的工作,正常的飲食與充分的放鬆多方面配合。吃藥或動手術算是治療,若不調整生活的步調,實在難保老毛病不會再犯。
 
 人從眼、耳、皮膚等感官系統接收到周遭人事物的訊息,加上每個人自己的思考判斷,啟動了喜、怒、哀、樂、焦慮、憂鬱、失眠等七情六慾,導致了言語的呈現和各式各樣的行為發生,並且形成一連串因果相連的循環,豐富了人生的內容。這一切機轉的中樞在腦部;當這系統發生故障,便會發生幻聽、妄想、強迫症、恐慌、情緒失調、衝動不理性行為,以及身體器官不適等「腦病」的產生。以臨床專業術語表示,「腦病」就是「精神疾病」,蘊含了一般大眾所稱的「心病」。
 
 每一個人都有得精神疾病(腦病)的可能性,有的人腦病是因「體質」因素、有的是因「性格」因素,有的是因生活環境事件為主要因素導致生病。精神疾病的治療也是多元化:包含藥物,心理治療,社交技巧訓練等方法。最令醫療人員擔心的是「有病不看」、「看錯科別」,延誤病情,影響功能。
 
說唱做寫 減壓四步驟
 
 現在社會強調DIY(Do It Yourself),包含減除生活壓力在內,你都可以自己養成習慣。以下所推薦的減壓操,基本上可以分為「說」、「唱」、「作」、「寫」四個方式。
 
 「說」:所謂「講清楚,說明白,笑就來」。就心理衛生角度而言,生活壓力是可以累積,也會轉移在其他方面呈現症狀及問題出來。將心中的煩悶之事,找親友、輔導長、心輔人員,甚至專業精神醫療人員吐訴,避免積久成「內傷」!
 
 「唱」:唱歌也是一種抒發情緒、鬆弛緊繃心情的好方法。甚至可以到空曠的草地上、海邊或山谷間,用力呼喊,讓堆積在胸中的鬱卒一「叫」而空!
 
 「作」:每人如吃三餐般養成習慣做「肌肉鬆弛練習」。深呼吸到飽氣然後腦海中慢數1到10時漸漸吐氣,去領會一下肌肉逐漸放鬆的快感。每回作十次,一天可作四回,保你輕鬆又自在!
 
 「寫」:情緒也可以用筆記錄下來,或畫出來。可以的話,甚至可以投稿比賽,一舉數得。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