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年九月份 門診時間異動  
【最新衛教新知】
2006-03-21 15:47    家暴婦女面面觀:冷靜思考妳的蜜月期擺脫高調宿命論!
 名模家暴事件未落幕,上週末又傳出議會之花被夫毒打十年的悲慘家庭暴力事件又再度震驚社會。
 
受虐婦女通常具受虐婦女現象!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大多數的受虐婦女覺得自己是為愛、為家庭犧牲奉獻,為了小孩要忍耐與妥協,此症候群稱為受虐婦女現象。楊聰財指出,家庭暴力會一直存在,是因為有一暴力循環理論不斷持續循環。剛開始兩者有衝突稱為緊張形成期;當爭吵憤怒累積到極限稱為爆發或緊張期;雙方都很難過,一方可能用各種方法來跟你道歉,乞求另一方的原諒,而另一方則心軟,妥協重修於好稱之為蜜月期(寧靜、愛、喘息期)。
 
目睹家庭暴力事件的兒童,在未來極有可能產生憂鬱症!
 
 受暴婦女為了小孩容忍家暴數年,即使離了婚也一家人住在一起!但這對兒童真的是否有幫助呢? 婦女救援基金會曾表示,據統計,台灣約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暴力問題,目睹家暴的兒童會有情緒傷害、發展遲緩,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一般小孩高。這些兒童必須及早治療,否則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目睹暴力的創傷。楊聰財表示,目睹暴力兒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有三個原因:第一因為認為無法幫助照顧自己的人而感到無助,第二因為害怕這種暴力是否也會應用在他身上,第三會因為自責自己是否引起這場暴力,當他們把諸多此難過或憤怒轉向自己時,就會產生憂鬱症。他指出,存有暴力的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員希望能繼續住在一起,父母、小孩等所有成員都需接受各自需要的治療,並從暴力中復元。所以無論是家庭受暴者,甚至是目睹這場家庭暴力事件的兒童都有可能產生憂鬱症,故家庭暴力不僅僅只是影嚮受暴者而是影嚮下一代,真正必須接受治療的是整個家庭而並不單一指受暴者或加害者。
 
家暴受害者八成罹憂鬱症!
 
 前陣子知名客運女董事長出面聲淚俱下的陳訴,情緒激動的指控前夫對其家暴,讓她罹患憂鬱症,甚至還說,「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一定會有個可惡的男人」等。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遭到丈夫暴力對待的婦女可能導致罹患憂鬱症比例高達八成,因此他呼籲婦女一旦受虐,應該勇於向專業機構尋求協助。
 
 楊聰財表示,一名三十多歲的李姓女子最近到醫院求診指出,丈夫因為有明顯大男人主義且長期失業,常有酗酒習慣,經常拳腳相向。在懷第一胎的時候,還被丈夫打到頭部外傷,差點流產,因為長期遭受家庭暴力,最後受不了才訴諸法律途徑離婚。不過,遺憾的是李姓女子又因先生道歉而原諒先生,相信先生而再同居,但暴力卻數幾個月又發生了,在此暴力環境循環下,因為長期深受暴力迫害,陰影一直在腦海中重覆,造成這名婦人很想早點解脫、了結生命,終因長期失眠,需服用安眠葯,並且罹患憂鬱症。
 
 楊聰財指出,家暴案件的被害人,有百分之八十罹患憂鬱症,而百分之六十的人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楊聰財更表示,在東方傳統社會中,家庭中的衝突一直被認為不應該帶到家庭以外的地方來討論,甚至連專業人員都避諱去討論這種黑暗面,因為家庭暴力涉及層面甚廣、加上中國人向來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甚至很多人自己就是家庭暴力及衝突的當事人。家庭暴力若沒有好好處理,不僅會造成家庭悲劇,還會釀出更大的社會問題。楊聰財呼籲婦女萬一遇到家庭暴力,應該勇於站出來,向專業機構和人士求助。
 
可尋求醫院負責家暴處理的單位
 
 一般的醫療院所中負責家暴處理的單位分別有急診部、心理衛生暨精神科、社會服務室。耕莘醫院急診部胡健虎主任表示,醫院針對家暴處理之相關單位負責,包括急診部、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社會服務室等三個部門組成的家暴處理團隊。急診部針對病患傷勢處理及驗傷,若有受暴者需要求助警方,醫院也會替受暴者連絡。社會服務室社工人員介入輔導家暴個案,視其情況轉介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之醫師診斷治療其心理受創傷後的壓力,儘量減少引發憂鬱症及降低自殺風險。
 
 社會服務室社工王佩琍表示,家暴個案依案主意願或社工員評估進行追蹤。而追蹤個案多半會反映下列狀況:
 
一、回家冷靜後,覺為偶發事件,不願多談,社會服務室仍提供其相關
  資源(如:保護令申請、兩性溝通諮詢管道等),評估(家庭支持
  系統、家暴本質、主動求助的意願、或許資源及訊息的能力等)案
  主是否有自我保護及求助的能力,如果案主有自我保護及求助能力
  就會結案。
 
二、情緒激動、不斷哭泣、訴說委屈與緣由(有時會有不讓傾聽者插話
  的情形)、有自殺的意念、態度消極(要忍耐下去)、宿命論(這
  一切都是命)、失眠等等,社會服務室的社工會引領受暴者去思考
  這樣的態度和反應對其生命和生活的影響,讓其去感受和正視生理
  上的反應,將精神醫療的資源帶入,受暴者進入精神醫療領域後即
  由精神科社工接手處理。 ....more
2006-03-21 15:34    碰到令你鬱卒的上司時怎麼辦?
楊聰財(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小陳是一個上班族,最近到醫院求診,主訴為呈現緊張、鬱卒、失眠及易怒的情形達一個月之久。小陳主要面臨的壓力狀況是他近來在工作職場上跟他的上司處得不好,覺得被老闆刁難、挑東挑西,讓他在身心方面受到明顯的影響。經藥物治療、改善睡眠、減輕焦慮、及數次的心理輔導治療之後,狀況明顯改善。
 
碰到這類情形的時候,我們會給幾個建議:
1.有樣學樣:看看在這個工作環境中,誰是你認為比較吃得開的,是不是他的應對進退在別人眼中是被認為較合宜有禮,這樣的情形確實較容易獲得上司主管的喜歡。按照人的天性來說,任何一個人都喜歡被肯定、被讚美,所以你就把它當成一個「日行一善」的心情去看待,做做好事,對自己也有益。
 
2.朢聞問切(判斷正確):或許主管現在有一些事情讓他心情不好,悶在心裡面,就像一座待爆的火山,若在不洽當的時候去找他,可能正好讓他當成一個「出氣筒」,掃到「颱風尾」、成為他發洩情緒的一個受氣包;所以「察言觀色」是第二個要練就的功夫。
 
3.三醒吾身:「沒有兩個銅板不會響」,人與人互動之間激盪出來的狀況,常常很難用對錯去分析、決定誰是誰非,但它常常會讓人掉入一個循環狀態中。比如說:你覺得你對自己很有信心,但在和老闆講話的時候,會不會真的是可以在某一些自信的表現上面或言語表現上可以稍微「收斂」一下,讓上司更容易接受一些,甚至擴及到週遭的人對你的親和力的接受及喜歡,避免「越看越不順眼」;這部分你可以從家裡面做練習開始,聽聽看家裡人對你的應對進退,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以上的功夫都作了,但是上司仍然讓你很鬱卒,我們只能說,或許是「不投緣」吧!抱負不同,總不要去耗損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像這個案有如此嚴重的身心症狀,最好是尋求專家,接受檢查、治療,包括使用目前研發成功、副作用少、效果良好的幫助睡眠及穩定情緒的藥物。另外要尋求適當的方式紓解情緒。在歐美有幾篇報導,他們提醒發洩紓解情緒可以去找一個虛擬的物體,比如貼寫上名字的紙(不是照片,怕會「假戲真做」),好好罵他一頓。
 
5.善用資源:建立與你互相支持的網絡,找到一些朋友,彼此發發牢騷、紓解一下情緒,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當然,你這個管道沒有用的話,我們就要提醒,是不是你的社交比較孤僻,所以你會讓自己比較處於一個孤獨的狀態,很容易讓你要花很多的心力去消耗、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話都是比較對身心健康有害的。 ....more
2006-03-21 15:30    男兒有淚不輕彈?
【楊聰財】
 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
 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遠古時代,人類還未發明「語言」時,主要利用顏面部「喜、怒、哀、樂」最為直接溝通方式及情緒表達工具,歷經幾千年演化直到二十世紀的今天,嬰兒仍會利用相同方法來達到某些目的,其中「哭」是最能立即獲得注意以求得滿足的有效方法了!
  
  在診間,常會聽到病患抱怨「無力感」,不論是憂鬱患者凡事提不起興趣,或是焦慮患者心靜不下來而精神無法集中、注意力下降….等,除了規則服藥控制病情之外,事實上要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還必須「起而行」!「起而行」方法有許多,我常在報章雜誌上提醒讀者「說、唱、做、寫」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之外,另有一種快速方法可立即達到立竿見影之效,就是回歸到最原始的「自療」方式「哭!」
  
   醫學上研究淚水除了讀者所熟知的水、鹽之外,還充滿了一種的 IgA抗體,抗體的形成代表啟動免疫系統,讓我們有足夠的能量面對壓力,提高警覺性、重新站回「至高點」對付下一場的挑戰!除此之外,「流淚」更代表「心靈垃圾」宣洩的出口,讓我們不至於累積過多壓力造成身、心的重大傷害而引發疾病。 在心理學上「哭」更代表了多重意義,不論是喜極而泣、眉開眼笑而哭,或痛心疾首、以淚洗面,甚至某些情境讓我們引起惻隱之心,都會自然流下淚來以無言的方式表達當下的心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定義包含三種範圍:身體、心理、社會三架構,而今多數男性仍保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觀念,在心理遇到挫折時,依然採用「苦行憎」方式勞苦過日,用壓力蒸氣鍋將自己情緒放在鍋內密不透氣不斷地加壓!久而久之,你可能會發現淚腺功能退化進入「欲哭無淚」的心境中,更難獲得心靈的平安與寧靜,才真是百害無益!
  
  雖然我們並不鼓勵遇到挫折時用「哭」來解決問題,但「哭」絕對不是懦弱的表現!它是人類最自然的「心靈瑜珈術」之ㄧ,藉由「哭 」過程所釋放出的能量,正好藉此抖落藏在體內的心靈灰塵,換個想法,不如就把「哭聲」想像成暮鼓晨鐘時師傅所誦之經文,或基督徒高唱聖歌時的平安之音,放下「英雄無淚」的觀念,學習孩童時期自然情感的表達,讓淚水洗滌壓力的傷口,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more
2006-03-21 15:15    慎選食物營養素 新年不憂鬱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楊聰財醫師
  
  過年期間,許多人因為經濟不景氣或公司倒閉領不到年終獎金而害怕回家過年,有人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憂鬱,雖然吃東西可以讓人轉換注意力,或壓力大的時候,吃一些甜點或來杯咖啡,可以讓情緒大振。不過,會讓人感到幸福的食物未必有益健康,究竟怎麼吃才會健康快樂?雖然「吃什麼、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不易從科學上得到證實,但是深入觀察憂鬱症患者,的確會發現「情緒失調與飲食失調」的關聯性。姑且不論重口味與情緒失調間難以解析的因果糾結,單從精神健康、預防、與「保養」情緒的角度來看,已有許多科學研究證實,吃對食物,就可以改善憂鬱。
【飲食均衡最重要】
  醫學已證實健康的飲食可以改善憂鬱的情緒。過年期間,民眾最好不要偏食,可以多攝取多醣類、蛋白質、脂肪類、維他命及礦物質及水,透過飲食的調整來抗壓及抗憂鬱。從營養學來看,多醣類可以透過血清素的提升來舒緩壓力及改善情緒,像全榖米、大麥、小麥、燕麥、瓜類及含高纖維多醣蔬菜都是較健康的食物;另外蛋白質及胺基酸是製造情緒荷爾蒙的原料,和安定情緒有關,憂鬱症患者可多吃像香蕉、瘦肉及牛奶等富含胺基酸的食物。
【深海魚油抗憂鬱效果好】
     醫界這幾年最熱門的「深海魚油」,也是很多醫師推薦的「情緒保養品」。研究發現,魚油是良好的不飽和脂肪酸來源,多攝取魚油可以改善憂鬱及焦慮。
     
  在一項新研究中,讓定期接受抗憂鬱症治療的患者,每日攝取omega-3脂肪酸,結果顯示,包括:焦慮、睡眠問題、沮喪、缺乏性欲以及自殺傾向等憂鬱症狀,全都明顯減輕。過去的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體內的EPA(eicosapentaenoic acid)脂肪酸濃度低於正常值,這種脂肪酸對於維持腦部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因為類似的研究報告愈來愈多,雖然魚油尚未被當成「藥」來使用,但臨床上的確會建議容易有情緒障礙、卻又不適合使用藥物的孕婦,可以適量補充深海魚油,穩定情緒。
【維生素B群、C、E可抗壓力】
  根據專家學者研究,人如果長期處於憂鬱、壓力之下,身體對某些營養素的需求量也會增加,特別是維生素C及B群等。治療憂鬱症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飲食應著重在均衡營養以及補充抗憂鬱營養素,來達到改善憂鬱症的目的。維生素B群對於緩解壓力是有幫助的,也可以說是抗壓力的維生素,其中葉酸對於腦神經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缺乏會導致腦神經傳導物質的減少。
  而菸鹼酸缺乏會導致腦部受損,產生易怒、失眠、緊張等反應。而B1與醣類新陳代謝有關,B2與熱量的產生有關,B6則在蛋白質的代謝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年老婦女缺少維生素B12與罹患重度憂鬱症有關。憂鬱症患者血液中維生素E的濃度較低,應是體內的抗氧化之防衛能力有降低的趨勢。
【醣類、蛋白質、纖維質可安定情緒】
  市面上許多單醣類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食物,吃了後可以使人產生放鬆心情的效果;而多醣類食物如奶類、香蕉及全麥麵包等則可使腦部產生安定的作用。對於壓力產生的腸胃問題,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而適度攝取醣類可補充神經傳導物質來源,如果體內胺基酸不足,攝取蛋白質則具有維持腦部安定作用。
     
  不過,任何一種情緒都與生理、心理、環境三項因素有關,飲食調整只是當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適應環境的努力、改變負面思考的決心」,想要藉由改變飲食來改善情緒,自然無法得到加乘的效果。
....more
2006-03-21 15:08    「斷背山」的省思!
 
 據報載美國基督教會近日發起一項運動,鼓勵教友寫信給影藝學院會員抵制「斷背山」獲獎機會,因為他們擔心若此片不斷在藝術上獲得多項肯定時,有鼓勵同志團體「檯面化」的意義,而同性戀是上帝不允許的罪惡行為!我不了解此項消息來源的真實性,但若屬實那就令我啼笑皆非了,在號稱民主多元化的國家,對於「同性戀」不但沒有正本清源地去了解真正發生原因,還刻意將它污名化,這可能是大多數彩虹旗下朋友們心中永遠的痛!
 
 「他是否有病?可不可以治療好?」這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同性戀者父母)最關心的話題,到底是大家認為他們不符合多數人選擇的規範(異性戀)所以將他們(同性戀)視為「病態」?還是因為多數人從未真正想去了解他(她)們這一群漂浮在水面上的「少數民族」呢?在此,我提供一位費城賓州大學馬丁教授(Martin E. Ph.D)所發表的「 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中相關 「性」知識,希望藉由此篇文章的結論,逐漸改變讀者對同性戀(甚至變性人)的固化刻板印象,放下「異性戀」的獨尊心態,傾聽社會上另一種聲音,因為這是他們與生俱來應該獲得的尊重及權利!
 
 在馬丁教授研究文章中,將有關「性」的成因分成可改變及不可改變二類,並教導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問題的方法。他認為對於不可改變的事情我們必須有雅量接受它,而對於可改變的事情則必須有勇氣去正視面對它。但最重要則必須具備正確的智慧以區分什麼是前者(不可改變的事情)、什麼是後者(可改變的事情),因為若拼命改變一件不可改變的事情,不但會徒勞無功,更會將自己推入憂鬱的國度中。在他研究中,將「性慾」分成五個層級,就像是堆積木一樣,每一個層級都奠基於下面一個更基礎的層級。
 
 最核心、深層(基礎)的一層是「性別認同」,決定於染色體的差異性(男性 XY、女性XX),與生俱來沒有改變的空間(XXY跨性人除外);性別認同之上第二層是「性別取向」,也就是常被大家提出質疑的你(妳)喜歡男人或女人的問題?馬丁教授表示要回答這問題很簡單「誰是你的性幻想對象?」(因為只有面對性幻想時才會產生性衝動);在往上第三層則是「性偏好」(我解釋為習慣性,也就是特定的部位或情境);第四層是「性別角色」(通常視為一種流行代名詞);最外一層是「性表現」(是否會產生高潮?臨床上最常見的問題);我再次強調:愈是深層的問題(性別認同、性別取向)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中間層(性偏好、性角色)可以改變一部份。最浮上表面的問題(性功能障礙)只要適當治療,絕對可以令(你)妳滿意。
 
 目前在醫學上並不將「同性戀」視為疾病,更非是 「傳染病」,一般社會大眾會對同性戀產生誤解主要原因是因同性之間性行為方式不被了所致。在醫學角度上,每一種疾病都有病因、病程、病理變化、症狀表現、治療方式及預後,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實,在胚胎早期發育階段,受到某些蛋白質影響造就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也就是在他(她)們來到人世間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她)們來到人間之後的命運。當我們表淺地把同性戀與AIDS、性濫交劃成等號,給他(她)們一個限制範圍,然後指責他(她)們說「你(妳)們這些傷風敗俗的行為…!」是否真正公平呢?
 
 當然,就公共衛生、疾病預防的角度而言,因性行為方式與途徑不同於異性戀者、做愛觀念的開放、及同志圈內交友的限制,造成性伴侶的氾濫引起一些相關疾病,「安全的性行為」才是大家必須再教育的重點之一,因為同樣的結果也有可能發生在異性戀身上,所以將同性戀與AIDS化等號是錯誤的觀念。社會對同志團體的「污名化」及負面態度的排斥,只會讓他們持續躲在櫃子裡,缺乏宣洩的管道、遇到困難時不敢站出來求助會導致更多的遺憾發生。
 
 我也要期勉同志的家屬們:當親人確定為「同性戀」者時,或許外面的世界會戴上角度不正確的眼鏡評論他、不給他掌聲,此時唯有您的支持才是沒有代價、可以帶領他們脫離恐懼、可以重生、可以再爬起來的力量!
 
 最後,我就以國際AIDS 諮詢專員張北川先生所提醒的一句話與讀者分享,「他們的行為無法逆轉,只是無法符合多數人的規範,他們不是病態,需要的只是『社會支持』!」或許這幾句話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考的角度,若用歧視的眼光去看他們,只會把他們逼向「報復」的邊緣,更直接影響到預防AIDS的過程。尼采曾說:「世上總有一條路,只有你才能走過去。」願與各位同志朋友們共勉!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